简介:认清人的本性,理解角色化生存,这是了解人性和如何做产品的重要一课,一起了解一下角色化对我们的影响。
集体人格
什么是集体?
集体其实就是一堆角色。
为什么会有角色这么一说,其实是管理的需求。比如说你在家里的角色,可能是爸爸,妈妈,儿子。
他有了这些角色。就像是赋予了你一个说明书。相当于给你定义了你要做些什么?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所以我们从小就被驯化成某一种角色。
当我们被角色训练好,收敛自我,钻进一个同质化的颗粒,我们就成为了一个集体,这群钻进了同质化科里的人,就会呈现出一种集体人格。
那为什么要有这些角色?
其实是为了分类管理,角色可以分为男人女人,那男人这个角色,就需要赚钱养家,那么女人需要打理家务,这不就做了分工吗?
所以说教育是反人性的。
教育是按照人类对社会的美好期望来教育你,换句话来讲,所有的教育都是理想化的。
所以说,一个产品,如果需要通过教育,才能教会别人使用,那么这个产品,就是很失败的。
角色化
同样,由于我们从小受过这些教育,所以我们会觉得某些角色就”应该”要这么做。
于是将自己受限于这个框架里面。但是你凭什么认为,这个角色就应该要这么做呢。
所以微信之父张小龙认为,好的用户体验,目标就是做到自然。
就像iPhone,真的两岁的小孩都知道怎么解锁。因为像触摸滑动,这些是人类天性本身就会的东西,不需要教就会的,不像我记得以前诺基亚手机的解锁是需要按两个组合键,你不看说明书,根本就不知道如何去解锁。
这就是自然和角色化的不同。
去角色化
所以我们在,做产品或者与人沟通的时候,就要看,我们是针对某个个体,还是某一个集体。
如果你的产品,使用对象是一个个体,那你必须要抛开个体角色化的刻板现象,想象,而把对方当成一个完整鲜活的人去做用户研究。
也就是需要去”角色化”来做研究,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时候我们跟某些人沟通确实是非常难的,因为我们对他,会有一个角色化的印象,但是事实上,他只是一个个体,一个很自然的人。
但是如果你是在一个特定的集体做产品,那么其实你应该充分研究这个集体的集体人格,共同记忆和核心观念。
例如在公司里管理团队的话,则要对每个独立岗位的,负责人员进行角色化培训。这样大家协同工作才会得到满意的结果,因为角色化,会让做事情更有效率。
而下班回家这应该”去角色化”生活,这样才会有感情。
角色化生存就是我们真实的生存处境,但是只有去角色化的,认真沟通交互,你才能够得到真正的感情。
只要开始行动了,就会有所收获。
我是静夜思,终身学习者,007er,跟你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