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读书
“腹有诗书气自华”,通过读书可以提升自己的气质,学到更多的知识,获得成就感,让自己得到成长 。但读书只有把书中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提升了自己的能力,这样的读书才有意义。
通常我们读完书不久就没啥印象了,读书要达到能够”讨论“的水平。怎么样才能在读完后印象更深,在脑中记的久一点呢?通过这本书,强化读书记忆,要牢记两个重要的关键词“输出”和“碎片化时间”。
怎么样读书
在读书前,先浏览一下目录,大致翻一遍,对书整体有个把握
决定读书目的,从书中学到或了解到什么
决定是”速读“还是”精读“
设定几天读完的目标
可以先读感兴趣的部分——跳读法(一些实用类书籍);选择稍有难度的内容——挑战读书法; 兴奋状态下读书(刚拿到书马上读),记忆更长时间——兴奋读书法;非常感兴趣就一口气读完 ——趁热打铁读书法。深读而不速读!读书多了,速度也会上去——深读读书法。
“输出”:一周输出三次来强化记忆——“三次读书法”
①一边读书一边做笔记,用笔在重要的内容下面画线;
②将你读过的书推荐给别人,和他们聊书中的内容;(从多个角度向别人推荐)
③将读书的感想、发现、喜欢的句子写到微信或微博上,与别人分享;(感想开始一两句即可)
④写书评、摘要。在社交媒体上分享。
利用“碎片化时间”读书。
①灵活运用“15分钟”,这一人能高度集中精力的时间单位,梳理一天中有几段15分钟的时间碎片;
②熟睡读书法;睡前读书记忆效果更好,睡觉前30分钟读书;
③给自己限定阅读时间,15-45-90读书。
ps:书本不用太干净
读书时不可或缺的两个工具——荧光笔和圆珠笔。遇到喜欢或有所启发的内容用荧光笔标示出来。对有所感想或感觉有疑问的部分,用圆珠笔在空白的地方写下自己的批注。准备一些便签,有需要的话就贴一个便签上去。不方便做笔记时可以先把书角折一下,有时间了再画线或做笔记。
找到真正重要的部分——3行读书法。一本书中真正重要的部分只有3处,每处一行文字。在这些地方画线 即可。不用画太多。(有启发,看完恍然大悟,学到新东西的地方)
选什么书读
怎么选择读的书,提高自己遇到”好书“的概率?
阅读符合自己现在水平的书
从入门书开始学起,通过”入门书“来了解基本知识和把握整体概况。比如对分析心理学感兴趣,可以先读一些入门的,然后再读高深的。比如先读福岛哲夫的《图解杂学——分析心理学》,再河合隼雄的《分析心理学入门》
自己喜欢读的一类书(参考同样喜欢这类书人推荐的书目)
阅读别人推荐的书,阅读你所崇敬的人写的书以用他推荐的书
朋友或网站上别人分享推荐的书(再从中选择自己喜欢的)
不要依赖排行榜,重要的是自己感兴趣
相信直觉
一段时间内连续读同一领域内书
参考文献
广泛、深入、均衡地阅读
扩展优势与克服短板
电子书
用kindle或手机自带阅读软件
把阅读的书分为三类:①与工作相关的书;②需要阅读两次以上的书;③读一次就够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