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象导论
1.1抽象过程
OOP允许根据问题来描述问题,而不是根据运行解决方案的计算机来描述问题。
Smalltalk的基本特性(第一个成功的面向对象语言,同时也是Java所基于的语言之一)
1.万物皆对象。
2.程序是对象的集合,它们通过发送消息来告知彼此所要做的。
3.每个对象都有自己的由其他对象所构成的存储。即可以通过创建包含现有对象的包的方式来创建新类型的对象。
4.每个对象都拥有其类型。“每个对象都是某个类class的实例”。
5.某一特定类型的所有对象都可以接收同样的消息。【可替代性 如一个“圆形”对象能够接受发送给“几何形”对象的消息 所有发给基类对象的消息同时也可以发给导出类对象】。
对象具有状态、行为和标识。每个对象都可以拥有内部数据和方法,并且每一个对象都可以唯一地与其他对象区分开来,具体来说,就是每个对象在内存中都有一个唯一的地址。
1.2每个对象都有一个接口
每个对象都只能满足某些请求,这些请求由对象的接口(interface)所定义。接口确定了对某一特定对象所能发出的请求。满足这些请求的代码与隐藏的数据一起构成了实现。
1.3每个对象都提供服务
程序本身向用户提供服务,它将通过调用其他对象提供的服务来实现这一目的。
将对象看成服务提供者。
1.4被隐藏的具体实现
将实现隐藏起来可以减少程序bug。
通过访问控制来隐藏具体实现:public、private、protected、包访问权限。
访问控制存在的原因:
I.让客户端程序员无法触及他们不应该触及的部分——这些部分对数据类型的内部操作来说是必需的,但并不是用户解决特定问题所需的接口的一部分。
II.允许库设计者可以改变类内部的工作方式而不用担心会影响到客户端程序员。(接口和实现分离)
1.5复用具体实现
组合(has-a):使用现有的类合成新的类;
聚合:组合动态发生。
在建立新类时,应该首先考虑组合,而非继承,因为它更加简单灵活。
1.6继承
以现有类为基础,复制它,然后通过添加和修改这个副本来创建新类。
基类与导出类可以产生差异:通过添加新方法或者覆盖基类已有方法。
纯粹替代:导出类只覆盖基类的方法,可以用一个导出对象来完全替代一个基类对象。(is-a的关系)
is-like-a(像是一个):新类型具有旧类型的接口,但是它还包含其他方法,所以不能说它们完全相同。
1.7伴随多态的可互换对象
调用方法相同,执行代码不同
后期绑定:当向对象发送消息时,被调用的代码直到运行时才能确定。Java使用一小段特殊的代码来替代绝对地址调用。
1.8单根继承结构
所有的类最终都继承自单一的基类Object。
该结构保证所有对象都具备某些功能。该结构使垃圾回收器的实现变得容易得多。
1.9容器
一种对象类型,这种新的对象类型持有其他对象的引用。
参数化类型:编译器可以自动定制作用于特定类型上的类。例如,编译器可以定制一个只接纳和取出Shape对象的类容器。该容器知道自己所保存的对象的类型,从而不需要向下转型以及消除犯错误的可能。
1.10对象的创建和生命期
Java采用动态内存分配方式。
Java提供了垃圾回收器机制。
1.11异常处理:处理错误
异常处理将错误处理直接置于编程语言中,有时甚至置于操作系统中。
异常提供了一种从错误状况进行可靠恢复的途径。
1.12并发编程
并发:多个线程在一段时间段内同时执行。
Java的并发内置于语言中
1.13Java与Internet
客户/服务器模式
浏览器/服务器模式
相关知识番外篇:
C/S架构:通常用于局域网中。程序维护成本高,程序进行一次升级,则所有客户端的程序都需要改变。
B/S架构:开发程序无需安装,只需要用户使用web浏览器访问即可。程序完全部署在服务器上。技术原理:采用请求/响应模式进行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