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宋老師分享的雪漠老師的文章,寫關於偉人的成長都是經受過磨難的,方可成才。這個道理聽得不少,再次看到這樣的文字,喚醒很多關於這些的思考。
我會想,如果一個人的成長之路是必須經歷磨難的,那麼阻止別人經歷磨難,就是剝奪了他人的成長的權利。像很多父母對子女的溺愛,就是一直在無意識地剝奪孩子成長的權利。
為什麼我總是思考這樣的問題呢,因為我看見這樣的事實,它伴隨著我的成長,在我眼前實實在在地發生。
我媽媽是一個內在很柔軟的人,然而外在剛強。她對子女的心態就是,她寧願自己承受所有的苦難,都不想孩子遭遇到一點點痛苦的經歷。所以我媽用她內在的柔軟愛著自己的孩子,用她外在的剛強阻擋了所有出現在我們面前,或者有可能出現在我們面前的磨礪。
我比較慶幸,我從小就學琴,為什麼慶幸,因為學琴的經歷 本身就是一種磨礪,這種磨礪使我不得不獨自面對困難,而且旁人沒有辦法可以代替,所以我漸漸養成了自己的問題自己面對,自己解決的思維習慣,這使我某程度上脫離了媽媽的“維護”,長成了相對獨立的人格。
可是我們家四個孩子,總是有人受影響程度較深的,根據傳統又保守的思維方式,家裡最溺愛的往往是兒子,於是在我看來,我哥是“受害”最嚴重的一個。
從小到大,我媽阻擋了所有的可以使他養成獨立人格的事情。比如買東西,我哥無法作出選擇,因為他不懂判斷哪個商品更優質。事無巨細,從來都是我媽幫他作出選擇。除了沒有分辨的經驗,我覺得他很害怕選錯,他不敢作決定,同時他害怕他人的評論評價,他無法承擔選錯的後果。從這樣的小事,到其他大事,他都沒有決斷力,總是思前想後,問別人意見,可是別人給出建議,他還是三心二意,這又反映出他其實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獨立思考能力見拙。
要繼續說出我可以看見的種種問題,恐怕要說三天三夜。其實我並不想說誰有什麼問題,只是我真真實實地看見,一個人被剝奪了成長的權利後所帶來的影響。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自然成長力量推動著他們需要脫離父母的影響,每個成年人都有獨立的需求,可是被剝奪了成長權利的人,無法成長為一個有能力獨立面對生活的人,他們獨立的需求被壓抑,他們失去了證明自我力量的機會。這些被壓抑的力量回過頭來,變成了子女對父母的抱怨與不滿,其實是他們內在對自己的不滿,然而這些,某程度上是由溺愛他們的人造成的,於是某些家庭矛盾由此產生。
我哥學生時代是高材生,上的都是重點學校,然而對於他生活上的不能自理,過去我是很鄙視的。我總是對他這些不滿,我總認為他讀書不少,怎麼都不懂道理,怎麼都沒有勇氣,沒有魄力走出自己的人生路。隨著對這些問題更多的了解,我知道他其實是“受害者”,許多事情並不是單方面造成的,還有很多其他的原因。於是對此,我多了一些理解,和無奈。
雖然明白問題的來源,但其實到現在,我還是認為他應該多一些勇氣,自己可以嘗試,努力走出這樣的困局,而不是被動地接受,無力地抱怨。然而這又涉及宋老師所說的愿力問題,自己是否想要走出來,還是看自己的願力,如果甘願留在痛苦之中,誰也改變不了。
關於那些成長中所必須經歷的磨礪,希望天下父母都可以看到其中的利弊,把成長的權利還給子女,才是對子女最明智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