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改变一下日更的名字,也为以后的日更变化做一个尝试。不然,文章只有一个标题,也会有加速审美疲劳。在这里说心里的独白,一般不会引起我的内心抵触,因为这里就是一个陌生的环境,周遭的所有人和事,都跟我没有交集。这里没有认识我的人,说起话来,可以肆无忌惮。内心深处的想法,在这里表达,是个不错的想法。毕竟,我没有关注任何人,也没有任何粉丝。
回想一下,似乎已经有十多年没有内心的交流了,面对家人,很多话是不会说的,同事之间,言多必失。这是个人的悲哀,也就是很多人觉得每一天都活在面具背后的原因吧。既然没有什么人可以跟自己交流,那么何必不在这里用文字和自己对话呢?
我不太喜欢现代人的作品,尤其是当看到很多人,很多著作把写作总结的头头是道,一条一条的列举出来,把写作的模板,标准都已经刻画出来了。对别人作品的评价也自然会以此为准,评头论足。那么,一个人想要写出好的作品不得不去迎合这样的标准,朝框架里面发展,自然才能获得好评。可是,我觉得这样的文章很具有功利性,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而做出来的,这个目的却只是一个人为制定的标准。 当然,如果所有人都追随标准而动,那么也能够做到大一统。
想来想去,我这样的想法,其实就是一个问题,写作到底是给谁看,写作的源泉有来自于哪里。闭门造车的文章,可以很随意,只要是内心想到的,就写出来。再用框架标准评价一番,多半是个成功的作品,
但这样的作品没有活力,它不会长久的受到欢迎。所以,相比较而言,我喜欢过去的文章,或者说是经过多年,在群众中受到过选择之后,留下的精品。就像现在很流行的一个争论,做明星还是做演员的问题。我清楚的记得,20多年前,这个问题是没有的。那时候,明星就是演员,演员就是明星。只有过硬的作品,演员就成了明星。现在却被分割开来,明星不一定是演员,演员不一定是明星。靠钱,靠颜值拼凑的是明星,他们不会持续,有的人如昙花一现,过不了几年就消失在下一批明星中了
一时的红红火火,也许能为他带来很多的财富,但是也会有坐吃山空的一天。而现在演员也不一定是明星,因为靠演技红起来的人,多半没有太多时间出频繁出现在屏幕面前,因为演技是需要刻苦锻炼的,不花费精力与时间,演技也会下降。
我喜欢看的作品就像是演员一样,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刚才说道,我也不喜欢刻意迎合标准而做的文章。读起来,处处都有雕刻的痕迹,却没有精神,没有真情。
表达真情实感的作品一定要牺牲套路,因为感情的流露是随机的,不可控的。读天龙八部时,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段誉对王姑娘的感情描述,篇幅上都是细腻绵长的,现代网络小说的感情描述都是一笔带过。
难道是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连感情都需要快餐化吗?不是的,好的作品不是一昧迎合,而是引导。引导也不是说教,这中间的平衡把握的确需要深思熟虑。但,为了钱财的作者,以数量为先,有限的时间如何做更多的作品呢?那就是快,快,快,感情来得快,却牵强的想要长久,读来读去,都是梦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