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备课篇”的主题五——《撰写教案》。
一,引语
写教案是在认真备课、研究教材、学生和环境的基础上,进行规划课堂教学的一个活动,是一个动态的、持续创造的过程。这种规划,既可以以文本的形式表现,但更多更丰富的内容是以非文本的形式,存储于教师的心中。
二,案例
在第三个案例中,作者认为新型的教案,应该是写在书上,而不是写在本上。把教案写在书上,首先能节省时间,其次,能方便教学。
【我的看法】在实际的工作当中,为了应付检查而抄教案的现象,实在是太多太普遍了。所以,只要不是流于形式的,只要能够让教案在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的,不管是写在本上还是记在书上,都是值得肯定的。
三,要点
(一)正确认识备课与教案。
备课不等于写教案,写教案只是备课的一小部分工作。
有形教案(文本教案):把备课的内容写在教案本上。有形教案应该“简而实”,“简”即简单、简约,“实”即实在、实用。
无形教案(思想教案):是教师为上好一节课所做的一切努力和准备,特别是阅读和思考。无形教案要“丰而深”,即丰富、丰厚、广博、深刻。
无形教案是“本”,有形教案是“末”,只有根深蒂固,才能枝繁叶茂,不能本末倒置,舍本逐末。
关于教案的几点思考:
一是设计教学方案,还是编写教学剧本?
备课时老师有必要充分考虑的,不是学生必须怎样回答,而是学生可能会怎样回答,进而设想老师应该怎样相应的给予肯定、补充或者纠正、启发。教案写得再详细,也只是实际教学过程中的一种设想和计划,是教师课堂上临场发挥、随机应变的基础和准备,教案不是剧本,不需要设计好师生的对话,教学不是演戏,学生不是群众演员,上课不需要背台词配对白,完成教案并不一定就是理想的课堂教学。
二是理顺教学思路,还是确定教学细节?
理清教学思路,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学的条理性和逻辑感染力,也有利于教师的随机应变,因为按“框架”施教比按“细节”施教,具有更大的调整空间和回旋的余地。
三是因人而异,还是千人一面?
教案的详略,可以因人而异。新教师缺少经验,教案应该写的详细些,公开课的教案,为了便于交流,也应详细些。
教案的格式,不必强求一律。让教案体现明显的个性化倾向,比起千人一面的规范,利多弊少。
(二)教案内容。
教案必写内容:
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必须要明确、恰当。
2.基本的教学程序。根据学生以及教材的特点,安排一节课的先后次序,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需要在教案中有所提示。
3.问题设计。备课要精心设计问题,少而精,把问题写在教案中。
4.练习设计。一是要“下水”,二是要设计课堂练习,课外练习,以及拓展延伸和升华。
5.教学反思。
于永正:“教学反思,实际上是对自己的备课及实施的总结。认真写三年教案,不一定成为优秀教师,但认真写三年反思的,必定成为有思想的教师。”
“成功和失误都是收获!”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礼记·学记》)
教学反思,是教师最好的“学”。
拓展阅读
1.于永正老师的教案(摘要)
备课要备学生。
备课于心最要紧。写教案只是备课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它不是备课的全部。
阅读教学的教案大体分为三个板块:初读课文,精读课文,作业设计。
2.备课不能只注重写教案(摘要)
备课要在认真钻研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及相关参考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出适合本班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步骤,最后写成教案。
备课应该备教材,但“尽信书不如无书”,老师要备出自己对教材的独到见解,而不是一味的接受照搬。
备课应该备教法,备学法。每节课的设计既要注重整体策划,又要考虑细节处理。
备课应该备学生。要把学生的需要放在首位,经常反省,对教材的处理是否贴近学生实际,提的问题是否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备课还应该重视对已写的教案的补充和修改。
总之,备课是一种综合性的脑力劳动,写教案只是备课的一个环节。不能简单的把备课理解为写教案,教学工作的检查不能只看教案是否详细美观,一味注重教案形式,是舍本逐末,会使备课走向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