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于2017/01/26
今天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我哥昨天帮我妈整理手机,整理完手机,我哥非常有成就感,然而老妈看了手机后,却很不满意。他认为我哥将她的手机弄得乱七八糟。比如原先直接放在手机界面的app图标,我哥将他们统一规划好放到一个文件夹里面,这让手机界面变得清爽干净,然而老妈却非常不满,觉得这样很麻烦,每次要打开某个app,还要去到文件夹里面找。
我哥出于好意,想帮我妈让手机界面整理得更加整洁,但他却没有意识到,整理的时候,他应该弄清楚哪些app是我妈经常需要用到的,而且不需要改变app的位置,因为我妈已经习惯在某个固定的位置打开想要打开的app了,这就是我妈的空间记忆思维以及习惯。想要老妈满意,首先应该弄清楚哪些app是我妈常用的,并且不能随意改变这些app在手机桌面的位置,对于那些我妈连点都不会去点的app,要么帮我妈删除掉,要么就将它们放到文件夹里面。
我哥不仅帮我妈将手机桌面整理了一下,还改了我妈的微信设置,他帮我妈将家人的微信聊天框置顶了,然而又遭到我妈的投诉,我妈认为这样的话,她就不能第一时间在最顶端看到哪条信息是最新的消息,甚至会误以为:现在置顶了但其实是之前接收到的消息,是最新消息。造成我妈的不满,是因为我哥没有意识到,其实微信消息对于我妈来说,更重要的是时效性,所以微信消息默认的显示方式反而更符合我妈的需求:将消息按照接收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
所以,从这次我哥帮我妈整理桌面的事件,可以看到,设计一款令人满意地产品,一定需要了解清楚用户的使用习惯,切不可以自己的使用习惯来判别用户的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