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个人出生的时候,都具有无限的可能性。都是潜在的天才。为什么,慢慢长大以后,我们很多人都成为了没有激情、不再快乐、不再自信、不再爱自己的人?成了平庸的人?
“我们很容易认为,一个人自我价值感高,是因为这个人够优秀,即他有很多优点和成就。一个人自我价值感低,是因为他的缺点与不足。这是一个最常见的误解。其实,我们很容易发现,自己身边的一些人,尽管外在条件看起来很优秀,但他就是自卑。这是因为,自我价值感的高低,尽管与外在的条件有些关系,但最主要的,还是源自获得的爱的多少。不管一个人外在条件多么出色,只要他曾有严重的爱的缺失,那么他一定会严重自卑。相反,不管一个人看似多么平常,只要他曾有充分的爱,那么他就会非常自信。看上去,自卑似乎是因为某方面的缺陷或缺点,但实质上,这是对自己不能获得爱的忧虑。”
以下有四种不完全的爱:
1、“有条件的爱”
有的家长为孩子做了很多事,一心想要孩子出人头地,美其名为“要他将来有出息”,但是隐藏的潜意识可能是:“别让爸妈丢脸,你要为我争光,让我以你为荣。”
类似的无意识的心声还有:“我要你实现我未曾实现的理想,达到我不曾达到的成就。我要你在这个世界上扬眉吐气,从而我也可以由你而扬眉吐气。”“不要让我失望。我为你牺牲了这么多。”“我爱你,而且也会一直爱你,只要你听话,按我说的去做。”
2、“不完全接纳的爱”
孩子成功时,父母很高兴,很爱孩子;失败时,父母很失望,不停地数落、唠叨、甚至痛骂小孩。
3、“过度溺爱”
从小,就照顾过度。长大了,还是包办很多事。孩子在家,只管玩,只管学习,其他事都不要他承担。这样的孩子,一方面很无能,自理能力、与人交往能力、社会独立性都很差,到社会上一看,才发现自己什么都不会做、不敢做,于是很自卑;另一方面,很自私,很冷漠,不会付出,不会爱别人。所以,常常看到一个家中,有一个能干强悍的妈妈,一个懦弱有气无力的儿子。
包办型溺爱的父母,他们其实剥夺了孩子自我探索的机会,不懂得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那么,无论他们的安排多么完美,他们的孩子都会有一种感觉,他们好像不是为自己而活,学习也是为爸妈学习。所以,学习的主动性、克服困难的决心,都很弱。责任心也很差。因为,每个人只有为自己而活的时候,才是最有力量的。
有的人,走路、做事都有气无力,没精打采,明显就没有生命力的样子。
4、“忽视孩子精神世界的爱”
父母看起来也很爱孩子,孩子要什么买什么,物质上很大方。这样的家庭,看起来也是很和睦的,因为父母可能都很朴实,善良,都是好人。但是,由于父母本身的精神世界就不够开阔宏大,只会朴实地过日子,所以在这样的家庭中,很少会交流内心的情绪,思想,很难给孩子一个精神指引,世界观、价值观的确立。孩子有什么精神世界的困扰,只有自己默默忍受,在黑暗中困难的摸索。由于在家庭中,交流模式就很封闭,所以这样的孩子,在外界交往中,封闭的可能性很大。如果内外交流都不畅,这个孩子的发展,就处于危险之中。如果,在同龄人中,还有很好的可以无话不谈的朋友,这个孩子,至少还可以从同龄人中,学习相关知识。
比较完美的父母应该是什么样子?
比较完美的父母,是无条件接纳你的父母;
比较完美的父母,是关注你的情绪,给你情绪上的支持和认同的父母;
比较完美的父母,是会关注你的精神状态,能够给予精神指引的人。
儿女敢于跟这样的父母分享大部分,甚至所有的事情;
不担心父母会批评他,有条件的爱他,或是惩罚性的不爱他;
心理健康的孩子应该是什么样子?
有安全感,自我接纳,不过分夸耀自己也不过分苛责自己。
有自尊心,有进取心。
理智,现实,客观,能容忍生活中挫折的打击,无过度的幻想。
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爱人的能力和被爱的能力。有自己的个性,不过分寻求社会赞许。
这样的孩子看起来,不退缩、不孤僻、不愁眉苦脸。这样的孩子,是自我价值感比较强的孩子。
自我价值感从何而来?
1、人们往往从外在去寻找自我价值感。但,它不完全来自于外在的成功,根源在内心,来自于父母无条件的接纳。
正因为父母无条件的接纳,于是“无论我怎样表现,他们都爱我,我都是有价值的”观念因此而树立。长大以后,这个孩子不惧怕失败,敢于尝试。
没有被完全接纳过的孩子,也会只接纳自己好的一面,不接纳自己不好的一面。这样的孩子,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
不敢冒险,不敢大胆尝试。主要是因为自己只接纳成功,不接纳自己可能的失败。
挑剔别人,容易看到别人的缺点。
追求完美。
成功时,快乐的时间很短;不成功时,情绪低落的时间很长。
2、在情绪上没有得到足够关注的孩子,自我价值感是很低的。
从小,你的喜怒哀乐都没有人“共鸣”过,没有人和你一起快乐,陪伴你的悲伤,合理的释放你的愤怒,在精神上,你其实是孤独的。于是你会认为自己是没有太多价值的——情绪没人理会,当然没有价值!
为什么会这样?小小的你并不知道这是大人的过错,你只会认为,自己不够好。于是在潜意识里形成这样的观念:“我不够好,我是不值得别人关注的,我是没有价值的”。
自己不够好的潜意识,会使我们有什么样的表现呢?
在公众场合,不敢大声说话,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不能尽情地展示自己,畏首畏尾,怕出丑。
在人际交往上很被动。很少主动、大声与别人打招呼,(万一别人不理会我,怎么办?)我们会先观察,如果别人对我微笑,我就回应微笑;如果别人不理我,我也不理他!
做事时,疑虑很多。不敢全情投入,不敢喜怒形于色,一边做一边内心疑虑着:“这样做,别人会不会接受?这样做,好不好?”所以,故意显得面无表情,显得很不在乎的样子,显得我根本没有把你、把你们放在心上。甚至,显得很冷漠很酷。其实,内心波澜起伏,脆弱易伤。
总结分析:
最近脑海里一直在思考价值感这个问题,综上所述,没有得到过充足爱的孩子,在长大后,就是低价值感。低价值感会影响着我们的每一个行为,也就是师傅说的创造失败的模式,找了低配的工作,低配的婚姻,低配的认知,低配的育儿思维,低配的两性关系,低配的友情。。。总之生活都是低配的才能匹配自己的内在,才会觉得有安全感,其实这才是悲剧的开始。
现在学了自动自发,搞清了生命的真相,搞清了自己的内在究竟出了什么问题,哪些事情被潜意识所支配着,当我们抓到潜意识时,把它变成意识,那才是真正掌控了命运的走向。这几天一直在总结提取每次学到的内容,发现,其实当一个女人掌握了自动自发,那才是巨大的财富,真正的高价值感,简直是人间尤物,上的了厅堂下的了厨房还混的了职场。当一个女人娴熟运用自动自发精神,那她在一个家里的价值体现是对老公来说,好看、好玩、有趣,又能够提供超高的情绪价值;还能打理家里里外外的人和事,上能滋养两代人(爷爷奶奶辈、父母辈),下能造福三代人(孩子、孙子、重孙)。这类女性,有足够的安全感,能看清真相的同时,还能掌控生活的局面走向。男人娶了此类女性,不用在被七七八八的家务是缠绕分神,外面遇到的烦恼事,回到家很快被妻子看见又能很好的化解掉。并且懂得示弱,大智若愚,把男人在家在外的价值呈现的死死的。男人在外安心事业,孩子又能自动自发的成长,家庭老人心安愉悦,这才是旺夫的逻辑。自动自发的女人,不会再为了老公在外事业是否有第三者介入,因为她真正掌握生活的走向时,看得到男人什么时候需要什么,给予看见、关怀、支持。就算男人走偏了,也非常有自信的说:他终将回归,因为他找不到像我这么好的女人!这才是自信的体现,一个女人要达到这个水平,是需要一段时间的琢磨和死磕,不是为了找个好男人而去改变,而是为了做一个好妻子、好母亲、好媳妇、好女儿而努力贡献,让自己的人生活的更有价值!
这就叫内心有多强大,外在就有多温柔。
一个男人的成熟不因其年龄来体现,而是不在以喜好对错来找别一半时,那才是真正的成熟。因为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人是活在关系中的,除非他非正常,故终将会去寻找一位灵魂伴侣。他将看中的是一个女人的品格,以及彼此是否价值对等,或者说未来生命力的延展性,可预期、可憧憬、美好的、幸福的。
所以,找到低价值感的原因,和过去分离,一点点重建,随着自动自发越来越深入的学习,我们终将会因为“自动自发”而骄傲!
请问你哪里来的自信?因为我学了自动自发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