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部电影之后就想来写点儿什么了,王宝强的演技非常惊艳,打动人心。看这部电影的时候会联想起《海边的曼彻斯特》,同样内敛到极致的情感表达,同样孤独的独角戏,只不过一个写实,一个写意。
《Hello,树先生》中大家讨论最多的点莫过于哪些场景是真实的,而哪些是 Mr Tree 的幻想。受一篇影评的启发,私以为理解这部电影的核心是下面的两组镜头:
简书不支持上传视频,带视频的完整版可访问知乎下我的回答:如何评价《hello!树先生》这部电影? - 知乎
00:33:25
01:18:13
两组镜头中的元素非常相近,聚焦到远方公路上的小汽车和车上搭载的货物,仔细观察还能发现 Mr Tree 抬手的动作在两组镜头中刚好能衔接起来,几乎可以确定这两组镜头其实是同一时间、同一场景的不同视角!一个从右后方方向,一个从宝强的左前方方向。于是我们有一个大胆的推断:在这两组镜头间的剧情,都来自于 Mr Tree 的想像。
从剧情上看似乎也很合理,第一组镜头之前发生在树先生身上的事情似乎都不是什么好事:父亲、兄长的死亡、内敛而痛苦的回忆、弄伤眼睛还丢了工作、同乡村霸的欺凌、相亲对象的冷漠,最重要的,还是自己游手好闲、没有目标和希望的生活。
工作对于树先生非常重要。中国的老话叫“人要脸,树要皮”,工作就是树先生的皮。虽然平时有些疯癫、虽然被村里人看不起,甚至被家人看不起,但有一份工作至少说明树还是一个有用的人,有意义的人,是他最后的尊严。在医院时,当最后的一点尊严被剥夺走时,树做了一个令人不齿的行为——欺负比他弱小的人——调戏对他很友好的小护士。在这之前他是不允许自己做这样的事情的,失去工作让树的精神开始坠落。
而第一组镜头发生之后事情似乎有了转折,先是进了城、找到了工作、换了新衣服、和新女友短信传情、私定终身即将结婚,看到这里还为树先生感到一丝欣慰。
然而你会发现,纵使这一切都是树脑海中的幻象,虽然有那么一点 lucky 的因素在,这一切却也都都合情合理。因此这时的树只能算作离现实太远,你我可能都会有在失意或者不快的时候给自己一个相对美好而又合理的幻想,算是给自己的生活一点勇气、一点慰藉,只要还能从幻象中出来,也还仍然是精神正常的人。
那么树先生的失常表现什么地方呢?就在 00:46:30 找弟弟借婚车的这个阶段。树原本漫步在田埂中,深陷在自己一起会变好的幻想里,心里美美的,“虽然这一切尚未实现,但如果我我真的去做了,就会是这样吧?”然而一个现实的问题使得美好的幻想难以继续下去:婚车怎么办?树的外表似乎对一切都不在乎,其实内心是脆弱的。“婚车起码也该是皇冠吧?(村霸)的车可就是皇冠呢,我的婚车起码也要是这个档次。”可去哪里找呢?唯一的方法只能是向弟弟开口让他去借了,可那也是他老板的车,他能借来吗?最重要的是他能借来吗?他会愿意借吗?
这一系列残酷的现实问题即将打破树的美梦,进而击垮他最后的心理防线。弟弟和树不是同一类人,树的内心是和哥哥一样的文艺青年(从哥哥对树的影响、树在城里学校的教师黑板上画画、树和女友的传情短信上都可以看出这一点,只不过在那个还有“流氓罪”的年代,加上父亲和哥哥去世的阴影,所以树用另一种内敛的方式表达着自己的叛逆),弟弟是和父亲一样的现实主义者,挣钱贴补家用、打从心底鄙视树、最后带着母亲和拆迁款不辞而别。因此以“也许未来可以实现”为基础的树的幻想中,弟弟是不会帮他借到他想要的皇冠车的。这个树的内心和他的美梦带来极大的冲击:“无论如何弟弟都会看不起我吧?”、“那之前的那些美好幻想真的能实现吗?”、“更有可能我就这样被其他人甚至是自己的弟弟鄙视一辈子吧?”、“这样活着有什么意义?”,于是,残酷的现实击垮了美梦,剧情急转直下。
幻想中的弟弟果然没有借到皇冠车,树为此和弟弟大打出手,还被打伤。接下来的情节就开始变得不合常理了。村长借了皇冠车、婚礼顺利进行,而树呢?不断见到哥哥的幻象(想像中的想像),婚宴全程,即使在洞房时都目光呆滞、浑浑噩噩,因为这个时候的他已经不在那个想像的美好世界中,渐渐地被拉回残酷的现实。因为他一直在问自己“这一切真的可能吗?”、“这一切不过是我的非分之想吧?”。这样的情绪反映到不稳定的、开始与现实越走越远的电影情节中,反映着树逐渐从”失意的基于现实世界幻想构建美好生活“的状态,逐渐过渡到“脱离真实世界的逻辑、完全沉醉于想像世界“的状态。
此后情节也就越来越离奇,成为村里的”大师“,在家里突然觉得小庄出事了、预言了21号停水、村霸二猪找他给算算、矿业老总的秘书找他给算算,受邀参加矿业剪彩仪式、觉得在下面看的不过瘾,还要亲自上去剪彩;剪彩又不过瘾,还要和贾总讨论国家发展:造原子弹、登陆月球。这个阶段的 Mr Tree,已经彻底放弃了“基于现实世界的、可能达成的幻想”,也就意味着树放弃了对现实的希望,彻底精神失常了。
这里还有个有意思的点是:树先生的预言是长期过度开采导致地质变化,全村停水,说明树在采矿对环境的危害这一点上是有过思考的,树其实是村子里极少从关心民生的角度抵制开矿和拆迁的人。
这时候画面切回了树先生在树上的镜头。
影片中出现了多次 Mr Tree 在树上的镜头,包括电影一开始的镜头。一方面是为了照应电影的主题,说明“树哥”这一称呼的来源,或许之前大家并不叫他树哥,是因为他经常在树上,所以才这样称呼他,暗含了一种轻蔑与嘲笑。另一方面,每次这个镜头出现的时候,都是剧情的一次转变,“树哥”精神上从一个阶段向下一个阶段的过度。
树先生在树上想着自己在剪彩仪式上的“风采”满足的傻笑,之后镜头就回来到了 1:18:45 的第二组镜头,伴随着树内心的笑声,画面切回了现实。Mr Tree 招牌式扬手的动作,走过田埂,人们从他身后急匆匆的走过,树捡起一张拆迁的宣传单,场景开始变得诡异,暗红的背景下 Mr Tree 随着人群走向那棵干枯的树,Mr Tree 抚摸着树干,仿佛触摸到被人的贪心欲望榨干的环境,也仿佛触摸到被残余封建思想、吃人道德禁锢迫害的新人类。
那么,回头看看 Mr Tree 在这两组镜头间的心路历程,弟弟的鄙视甚至是仇视显然是 Mr Tree 彻底放弃现实、开始崩溃的关键点,那么什么是导致 Mr Tree 对现实极度失望,开始用自我幻想、麻痹逃离现实的起点呢?
答案就是童年好友忆贫。
一个细节是树第一次见到这个角色的时候叫他“忆贫啊”,我看的版本中文翻译是“忆贫”,英文对应的翻译是“yixin”,但宝强说的确实是“忆贫”。下一个场景中树确实就开始叫他“艺馨”了。电影的篇幅有限没有进一步说明,从人物分析上来说应该是童年的好友忆贫,进城当了校长,名字也改叫“艺馨”。名字上的变化确实也符合这个人物的定位。
艺馨(下文都用他后面的这个名字)表面上仍然是好哥们,和树先生说“咱俩掏掏心窝子”,只可惜当树先生提出自己的请求时,昔日的好哥们不再那么干脆了。树先生的心底充满失落,昔日的童年好友如今已经是城里人,说话的口音也变了,也改了名字,从之前的“忆苦思甜”变成了如今的“德艺双馨”(后面树进城后情节中的出轨更透彻的体现了一个从农村长大,成功后却想要和自己的过去切断联系的人,在那个年代这样的人确实不少。)求他帮自己找份工作怕是难以实现了。最后的希望即将破灭,树第一次从那张好像什么事无所谓的似笑非笑的脸上,留下了属于真实内心的泪水,说出那句戳疼忍心的话:“不干了,干的没意思。活着没意思。”下一个追逐新郎新娘的场景中,艺馨的不辞而别就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直接导致树开始放弃对现实世界的希望,进入自己的幻想世界。
最后说说对 Mr Tree 的人生产生最关键影响的两个角色,父亲和哥哥,也是他们导致了这一切的发生。父亲是 Mr Tree 想要反抗同时也始终畏惧的封建思想,因为自己的儿子犯了“流氓罪”而失手杀死了他。父亲是笼罩 Mr Tree 一生的阴影,每次树先生想做一些展现自己“文艺”本质的事情时,都会深深的惧怕看到父亲,就如影片“00:38:10”那个场景一样。
哥哥是 Mr Tree 的偶像,以至于每次树在心情跌落谷底的时候都会想到哥哥,而哥哥的形象是唱着流行歌曲,跳着舞蹈,搂着漂亮女孩儿,永远如明星一般光彩照人。哥哥的意外死亡使树失去了自己的人生方向。
这部分只是我的猜测,如果有异议或者同意欢迎大家来评论:哥哥的死可以说是树人生的重大转折,而切实导致 Mr Tree 变成影片开头那个人的原因是:树亲手杀死了自己的父亲。影片“00:51:11”的镜头应该不单纯是树的想像,而是树的一段痛苦回忆。在那个仍然蒙昧的年代,父亲失手杀死了哥哥后并不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只是简单的将尸体烧掉。树在那种情况下一方面心里因为哥哥的死痛恨父亲,一方面又仍然很畏惧,最终痛苦与迷茫驱使他勒死了自己的父亲。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树经常会一个人靠着家门口的树看着远方的火堆幻象。树不仅无法释怀自己崇拜对象——哥哥的死,同样无法接受自己杀死父亲的事实,因此选择逃避现实。
00:51:11
《Hello,树先生》全篇有对那个时代种种不合理现象的控诉:国民中普遍残留的封建守旧思想、吃人的道德——“流氓罪”(不了解这个罪的人可以看下 流氓罪为什么被废除?下面的回答)、压抑的精神生活、打着“可持续发展”旗号的环境破坏、固守旧观念的民众,还有仗势欺人的村霸和忘记贫困的过去、“德艺双馨”的校长。也许只有漂亮、独立、勇敢的哑巴女孩儿,是现实中(或者说是基于现实的美好愿望中)树的唯一慰藉。
电影的最后导演还是仁慈的,用看似明媚的幻想稍稍抚慰了一下观众们阴郁的心情,小梅甚至还恢复了语言能力。虽然现实并非如此,尽管现实依旧残酷,至少树先生永远活在了自己的快乐中,也许我们也能短暂的忘记那段令人痛苦的残酷现实,给自己一个美好的梦,哪怕一小会儿,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