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着一份表面光鲜的工作,内心却已经毫无热情可言;向往着实现梦想中的生活,却没有舍弃的勇气;尝试着迈出一小步,却发现眼前的路径太多太乱不知如何走下去。如果说,这是我以前的状态,那么现在,我要勇敢走出舒适区,来点不一样的改变。
我用了大半年的时间去认真思考、仔细体会,积极探索,努力尝试。慢慢地,从怀疑到渴望又有些到沮丧,从混沌到清晰又有些迷茫,从踌躇到行动又带着些疲惫,所幸,从来没有想过要放弃。
终于,在今天清晨的小练习之后,以前散落在头脑中的碎片被拼凑成了一幅完整的画面,我可以清晰地看见自己十年后的样子和终将要去走出的路径。。
以下就是这个小练习的全貌,刚刚从琦琦手里拿到这个任务,第一反应是:怎么能写出这么多?第二反应是:只能留下一个,好难哦!第三反应?还好,我还稍稍有点行动力,试一下吧,也许有惊喜呢。
于是,我开始把想要的能力或版本写在本子上,前面四个一气呵成,完全不假思索,接下来的三个稍微考虑了一会儿,也很快写了出来。最后三个有些犹疑,因为不是那么热爱的,但觉得可以促成前面几个版本的实现,同时也还有些兴趣,于是凑够了十个。
排序的过程稍稍有些纠结,不过也用二选一的方法逐个排出。最先去掉的五个居然不是排序的倒数五个,让我有些意外,说明什么呢?还好最后留下的也是我排序第一位的纸艺设计,说明是真爱,也是最能为我带来心流体验的事物。
当看到最后留在纸上的几个字——纸艺设计,我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一直以来想把自己喜欢和擅长的几件事融合在一起,前不久还画了一张这样的图,想梳理出自己的方向。
随后,如脑洞大开般,我在纸上画出了个人品牌的定位与实现路径。
首先,把我最终选定的“纸艺手作设计”作为核心能力与主要方向,也就是小六说的狼牙棒;然后,将视觉呈现、脑图、手账、作为记录形式,利用公众号和其它平台进行分享,扩大影响力和传播度;最后,引申出相关产品交付,如微课教学、私人定制、手作材料包等,实现价值变现。此外,我还想搭建起手作爱好者的平台,形成手作联盟,让更多的人加入进来,实现自身技能的价值变现。
为此,我还制订出与之相关的输入和输出计划,具体如下:
做完这些功课,我开始思考,我的个人品牌,我想做的这些事,可以给别人带来什么价值?给这个世界传递什么信息?
身边有很多手作达人,都面临一个问题:目前国内的手作市场还很稚嫩,大多数人忙于生计,手作只是可有可无的事物,有的甚至觉得是浪费时间,如果想将手作作为一项事业,似乎有些难度。手作如此美好,却只为一小部分人知道,也许,通过我的推广,能让更多人认识手作,了解手作,爱上手作,同时也让她们拥有这份美好。因为用脑图和视觉呈现记录下设计过程,也许会吸引到对脑图和视觉笔记感兴趣的人也关注手作,而因为手作被吸引来的人可能也会想了解脑图和视觉笔记,用这些工具和手作结合,共同促进国内手作的普及。这样,大家的视野都被打开了。更重要的是,我想通过自己个人品牌的建立,让手作人相信:再小的个体,也可以拥有自己的品牌。
如果,要用一句话总结我的个人品牌定位,那就是:
让更多人走进手作的世界,为手作人打开通向世界的门。
如果,要用三个关键词定位我的个人品牌,则是:创意、愉悦和温暖,也是我想传递给大家的感觉。
最后,用我的纸艺作品来ending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