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朦胧而诗意的书名,一个孤独的孩子的背影,一本被很多人、很多次提及的书,我以为这样的主题不过是成长罢了,没想到它却温情脉脉地在讲“死亡”。
读完全书,愣神,返回来再读“序”,赫然发现作者竟然是安妮宝贝,先前没看到序的作者,觉得文字怪异、基调深刻却行文洒脱。我总念旧,喜欢的人和事不懂得变,多年后遇到曾经在我青春时留下不能磨灭的痕迹的安妮宝贝的文字,即使没看到她的名字,也嗅出了不同。
这是怎样的一个天蓝色的彼岸呢?
“绚丽多彩的夕阳,太阳落在天蓝色的海面上,我从没有见过那么清澈,那么广阔的大海”,“但它不是真正的海,跟你活着的生活见到的大海一点也不一样。不是水,而只是一种力量,怎么说呢,是伟大的生命海洋——我想。”
没有人把死亡的那头写的这么美丽,大抵是因为死亡是人间最恐惧和厌恶的词了,伴随死亡而来的一切都是黑暗的、阴森的、压抑的、窒息的。谁成想,一个被车祸突然夺去生命的小男孩,他和我们“讲述”了一个不一样的死亡世界。
活着的人很难感受到自己是如何活着,夏日的闷热,春天的风,秋天的凋零,冬天的冷,年复一年的四季轮回是一种视而不见的理所当然,活着的人也总是擅长从一成不变中自寻烦恼,东家的丑闻西家的辉煌都是日常的下酒菜,回头看一眼自己人生里的疤痕,便掩了又掩,摇摇头祈祷没人发现。
而死了的人其实也没有想象中那么难过,对于突然死去的小男孩哈里不过是去了另一个和“家乡”差不多的地方,只是失去了时间和感觉,甚至还能自由自在的飞翔,看起来还蛮不错的呢。
新死的人不会那么快就达到“天蓝色的彼岸”,这个地方不能轻易到达,这不是“那里”的规定,而是在乎每个死人自己,因为他们总有未完成的心愿,被活人的世界牵绊着,无法离开。有时他们知道是因为什么牵绊,有时他们不知道,就只好一直寻找。
像《我的爷爷是幽灵》里的爷爷一样,他死后总是会来“看望”他的小孙子,可是他忘记是要完成什么事,于是小孙子每天夜里都陪着他寻找他忘记的那件事,他们努力回忆爷爷活着的时候的每一件细碎而温暖的小事,最后爷爷终于想起来这件事,那就是要和小孙子说一声:“再见。”
好好的说一声“再见”是多重要了。我们活着的人天天都在说再见,可是有几个人真的明白“再见”的含义呢。
哈里有太多未完成的事了,他在另一个世界来来回回的游荡,确定自己是死了之后,还认识了许多游荡的死人朋友,其中一个叫阿瑟,是一个时代久远的死人,他已经游荡了100多年了,总是紧紧地攥着一粒扣子,在找他未曾谋面就死去的妈妈,他不知疲倦的走向每个可能是妈妈的女人,看看她们的衣服上是否少了一粒扣子,不知道有过多少次失败,可阿瑟一定要完成这个心愿,不停寻找。
哈里先想到的是姐姐,就在他被卡车撞死的前几分钟他刚和姐姐吵架赌气跑出来,姐姐不把钢笔借给他,觉得他总是不爱惜笔,哈里一气之下骑自行车自己出门买笔,出门前还冲姐姐怒吼:“我再也不会回来了!我要是哪天死了,你准保会后悔的!”姐姐却说:“你放心吧,我不会,我高兴还来不及呢!”
瞧,这两个傻孩子在说什么话。姐姐一语成谶,弟弟真的永远回不来了。
哈里陷入深深的自责当中,因为他知道姐姐正承受着更大的悔恨和痛苦。他想见姐姐,想见爸爸、妈妈,还想见老师和同学们。他设想了种种悲伤的场景,他觉得人们失去了他,一切都会为之改变的,可是生活依旧,像什么事都没发生。可真的什么都没发生吗?大家都把哈里很快遗忘了吗?
正当哈里失望之际,他发现了“教室墙上贴满了小诗、图片、照片、水彩画、还有油画,整整贴了一墙!最上面有一行大字:我们的朋友哈里。”
每个同学都写了,甚至和他关系最差的同学也写了一封长信,他还提议大家为哈里种一棵树,哈里找到那棵树,旁边有个金属牌,上面写着:“哈里,我们永远爱你!”
我死了,会有人这样纪念我吗……哈里死了,但他也永远留下了。
离开学校,阿瑟走了,哈里回到了家里,他看到他的坟墓前久久不肯离开的爸爸,他看到家里悲伤的气氛随处可见,爸爸妈妈总是哭,妈妈备餐时总是多拿一套餐具,爸爸用修剪草坪来打发时间。哈里看着他们,不知道如何是好。最后,他来到姐姐的房间,姐姐在看历史课本,可是不一会儿就走神了,顶着墙上哈里的照片出神。哈里太难过了,他学着阿瑟的样子,用尽全部意念和力气,让一支笔写下他最想对姐姐说的话:“原谅我,雅丹,请原谅我说的话,我爱你”,姐姐哽咽着回应哈里。
未了的心愿都实现了,“我现在感觉内心终于安宁了。虽然也悲伤、遗憾,但是却很平静。”
哈里平静的离开了,死人不能总是游走在活人的世界里,他们有自己应该去的地方,那就是——天蓝色的彼岸。
生有时,死有时。生有生的绚烂,死有死的归途。《天蓝色的彼岸》用温柔的方式告诉孩子们甚至大人,死亡是什么。哈里的死亡是作者希尔的理解,我们每个人自己的死亡也要有自己的理解,因为死亡总有一天要来,我们不如早一点去拥抱它、认识它。以免死亡来临,我们有太多未了的心愿。
不留遗憾的活,彻彻底底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