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周五提前下班,送元宝去上美术课,课前带了中午吃的糕点给元宝,结局不甚美好,回来小家伙因为肚子不饿,吃饭时间开始闹小情绪。
情绪会波及,元宝一开始闹情绪,坐在地上吭叽,爸爸就进入了暴走状态,升级的结果是,爸爸有情绪,元宝更有情绪,坐在地上吭叽吭叽接着吭叽。
让爷爷奶奶不要干涉,先让元宝自己冷静一会,大家各自吃饭。
元宝一看大家都不理自己,坐在沙发上没了声音,又过了一会,转身进了小卧室,砰的一声关上了门,闭门思过吗?这是发出信号:你们怎么还不理我?
合计情绪温度有所下降,我也吃完饭,走到门口,敲敲门:"我可以进来吗?"
"不可以",回答的很痛快,嗯,马上说可以那多没面子啊!
"好的。"
又过了一会:"元宝,那我进去啦!"刚一推门,元宝起身要把门关上,我在外面,元宝在里面,她使劲关门,我假装使劲推门,最终难敌元宝的力量,失败告终。
重复性的游戏是有疗愈作用的,一个推门的动作重复了4-5次,元宝情绪降温。游戏意味什么呢?其实有刚刚不被允许,或许还有其他情绪,在这里爆发,不被允许不吃饭,不被允许躺在地上发脾气,不被允许......被限制的力量,被约束的无力感,在这里得到释放。
看元宝情绪降温,和她坐在沙发上玩,爸爸仍旧情绪中,一脸嫌弃看着我们,好吧,得先搞定一个。
"元宝,妈妈有个问题很为难,需要解决。"
"什么问题啊?"
"妈妈带回来面包和糕点,是因为好吃想让宝宝尝尝,但是由此不能好好吃饭,这不是我的初衷,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啊?"
元宝死鸭子嘴硬:"我不是因为吃面包不想吃饭的。"
问题已经和她讲了,不想再去讨论,这里面也有我自己破坏规矩的部分,是我没创造良好的适宜环境。
"刚刚被爸爸说,你的心里是不是小火龙又想喷火了?"
元宝假装吹了一下气,我灵机一动,马上假装被喷火龙喷倒了:"哎呀,不要喷我,不要喷我,力气太大了,好害怕啊!"
元宝一听来了劲头,不停的喷火,我就不停的倒在沙发上,最后发展到小家伙站到沙发靠背上喷火,还给她录个像。
喷完火,奶奶喊元宝去吃饭,元宝自己重新坐在桌边开始吃饺子。
其实这次真不是一次完美的解决方式,只不过通过两个游戏,让元宝从情绪里出来,亲子不会因为冲突而联接断裂。
家里的教养冲突一直很大,我和爸爸不一样,我和老人不一样,看起来我是家里最大的障碍,哈哈。父母教养时,老人不插手;爸爸大发脾气时,我尽量不去指责;自己受爸爸指责时尽量保持良好心态,不在孩子面前争执。难度是蛮大的,因为哪个不是独立个体,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思维壁垒,同化难度太大,看书学习绝不可能,最好的方式就是做好自己的那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