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成熟是冷漠,有人说成熟是世故,有人说成熟是接受这个世界本来的样子,
有人又说,成熟是对全世界都变得温柔。好像关于成熟,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
感性并没什么不好,但我喜欢更理性一点。
如果成熟真的因人而异,那么它本该一人一个说法,又怎么会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成熟?
那恰恰是因为,我们在潜意识里切切实实地感到每个人的成长过程都会有一些共性,我们把这种共性,叫做成熟。
成熟其实是一个过程,一个渐变的过程。人们总是在时间的流逝中慢慢成熟。成熟不是一个时间点。从来没人能一夜之间突然成熟起来,只是有人突然“自以为成熟”起来。所以世上也没有什么“真正的成熟”,只有“不同程度的成熟”。
成熟是什么?其实,成熟就是你的世界变大的过程,就是你对世界的感知力、思考力和承受力逐渐加强的过程。
5岁的时候爸爸第一次带我去县城。60华里的路,不到1个小时的车程,我觉得走了“很久很久”。
25岁时我坐动车去北京,1300公里,9个小时的车程,我却觉得“没用多久”就到了。
小时候我觉得家里的禾场很大很大,足够我的小三轮驰骋一整天;现在我觉得北京很小很小,出门就没有立足之地。
从“很久很久”到“没用多久”,从“很大很大”到“没有立足之地”,我对世界的感知力变强了,我的世界变得更大了。所以25岁的我对比5岁的我,更成熟了。
小时候我以为长辈一定是慈祥的,老师一定是和蔼的,友谊一定是永远的,农民是淳朴的,工人是勤劳的,流浪汉都是可怜的。而现在我会想,也许长辈们转过脸就换了一副样子,也许老师的和蔼只是因为你爸每年报名时送的两条烟,也许十年后你和朋友们天各一方再无挂念,也许农民会把陈粮掺进好粮,也许工人会磨洋工,也许当你在长夜里痛哭人生的时候,流浪汉们正潇洒走进那家你永远消费不起的天上人间。
从单纯到复杂,我对世界的思考力变强了。所以混社会的我比起混学校的我,更成熟了。
我还记得第一次吃到冰淇淋的喜悦,第一次看到变形金刚的痴迷,第一次打破教室玻璃的忐忑。那个时候我会为得到一块糖而高兴,也会为失去一块糖而痛哭。同桌的班花对我笑一笑,我感觉得到了全世界。而现在这些事加起来也不会让我的心产生一丝涟漪,只有北京7环外的房子才能触及我大条的神经。
我对世界的承受力变强了,被房子困扰的我比起被糖困扰的我,更成熟了。
所以成熟就是所有的阈值都提高了。包括你的快乐你的悲伤你所有的情感都变得不那么容易。于是你最在意的是什么,你就会觉得成熟是什么。
所以当你不那么容易感动了,成熟就是冷漠;不那么容易愤激了,成熟就是世故;不那么容易幻想了,成熟就是接受世界本来的样子。
而只有当你能够不被任何事情伤害,你才有资格说,成熟就是对全世界都温柔相待。
(关注微信公众号:十点女孩,获取更多的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