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绳上的魂》里,作品中虚构的人物最终与描述他们的主人——作家相遇。这样的设计,基本上都是接受的声音,没有人说看不懂,没有人执著地问作家怎么可以和虚构的人物放在一起?
所以,这样的手法已经不能称之为“先锋”。
或许,“先锋”在当下本身就是一个老旧的词,一个代表着过去某个时代的词。
关于对西藏的写作,有一个叫马原的人更不能忘记。他笔下的西藏呈现出了另一个场景,如若你要把它称之为“伪西藏”“假西藏”也未尝不可。因为他的前期作品里对西藏的风土人情,尤其是关于西藏里的信仰,看上去就是毫不关心。西藏只是如一个普通的地名,同时却又沾染上了神秘的、不可言说的气氛,彼时,文艺界的先锋大潮正是风起云涌之时。
现在,重读马原,一个意想不到的东西浮现出来——马原的西藏里其实是实满着对现代生活的向往,尽管是在西藏,发生的事情,包括感情,都是发散着十分浓郁城市气息的意味,要么就是对城市生活的向往。
马原,后来生了一场大病,在前几年推出的一本小说里正是有着这场经历的影子,死亡的阴影。至于对城市,对现代生活,已经是绝口不提。
这个时候,西藏已经成为了精神家园,它也仿佛终于被发现了最为正确的真理。
《皮绳上的魂》正是当下西藏的一朵浪花,而不是先锋派的一朵浪花。
只是,只是那个现代生活的美好,马原小说里的那种城市美好,已经不复存在。人们好像已经遗忘了,现在要做的是仓皇,继而四处闻嗅起了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