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时候真好,好在懂得的很少很少,任何事情都不要承担。无论在学校还是家里,只要听话按时完成任务就不会挨批评,那时候的物质也不丰富,身边人的家境都处在差不多的层次,怎么着也不会太大的差别。除了课后必须 完成的作业和父母 交代的家务事,其余的时间就是跟着伙伴们快乐的玩耍,在那个童年里,我发现自己没有任何的自己的主观意识,在学校听老师的,在家听父母的,玩的时候听小伙伴的,反正自己就是一个旁听者。那时候的快乐就是有好吃的、成绩也不错、和伙伴们愉快的玩耍,没有任何的心理负担,在学习上和娱乐上分得一清二楚,学习上的事情做完了就是玩,并且还有大把的时间玩。
随着慢慢地长大,进高中的时候才感觉到自己是有很强的目的性的,那时候还很懵懂,只是身边人特别是学校里老师同学的灌输~考个好大学,因为那可是关乎自己未来的事情,自己也认为只有学习才是正事,自己的娱乐由于环境以及这个目的的原因变得微不足道了。除了学习,社交属性在高中的时候才开始了,在这之前自己就没有社交。毕竟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学校了,除了学习和同学的交流是最多的。可能是没有经验的原因,自己也不会拒绝,几年的时间中,总是有几个主要的心理负担。经常有同学等我一起去吃饭,其实我想把作业弄完再去,但是我又不想让他们等我,所以草草的没有完成就跟着他们去了,这里面其实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很害怕孤独,心理非常崇拜成群人一起 玩。因为在那之前虽然初中没有和班上的同学怎么交流也不觉得孤单,在于我把玩的时间基本放在周末了和小伙伴们玩。而高中不一样,整个时间就在学校,父母也啥都不懂也不会理解啥。所以想要合伙的心态催促着我,一边要学好,一边要寻找玩伴,总是做不到一个平衡,又只能憋在心里,自己也不知道如何解决。那几年时间,除了学习上,与别人相处的心里上的负担和没有适当的娱乐是导致我觉得高中很不完美的主要因素,也是导致我学习不是很好的主要因素。那时候开始学着揣摩他人的心思了,到这个时候会是那种单纯的快乐吗?
直到大学,又刷新了自己的很多认知。和室友的家境是快到天壤之别了,开始有了手机有网络,接触的东西方方面面不断的涌现出来,尽管自己是被动的接受。听海量歌曲、看电影、接触各个层次的人也多了起来。开始慢慢地看了些书,了解到生有涯,而知无涯。人生苦短几十年,人性是个复杂的东西,人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什么是幸福——一定是要有很多钱吗,每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以及财富水平阶段都有不同的定义。
在成年人的世界里,需要平和的处理、看待发生在身边的事情。关键就在这里,同一件事情,在不同的人眼里有不同的处理方式,有的人一笑而过,有的人却会勃然大怒,有的人因为一件小事就发生争执等等,就这样的事情体现出了一个人的涵养和从容度,各种各样的小事情地处理方式体现着各自的幸福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