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悲伤的结局,我却感觉多巴胺超标了。
通常对过于知名的类型片,会本能的抗拒,既然已经预知了我的全部反应,那就偏不。但在绝对实力面前,一身反骨毫无用处,哪怕提前做了“一定会有很多鸡汤”的情感预设,也依然还是会在特定的场景被戳中,被点燃,跟着剧中人一起哭,一起笑。
是在哪个档口卸下铠甲的?
- 01 罗宾威廉姆斯
认识罗宾威廉姆斯是在《勇敢者的游戏》,一身原始人装扮从丛林里跑出来,极具喜感,出场就让小时候的我们爆笑。奇妙的是,此后再见罗宾,就是忧伤的了。
《死亡诗社》里,这种忧伤达到了极致。神秘,内敛,看不透,说不尽,刀劈斧砍的微笑脸刻着让人心疼的忧伤。罗宾像大风刮来的一样,突然就飘了过来,没停留多久,就又刮走,搅乱一池死水。
片儿看的有点晚,现实里的威廉姆斯已是老年,抑郁了,从电影走进了生活。
- 02 惊艳
和那群不知天高地厚的高中生一起进入学校的校史陈列馆,我也一样不以为然,比起电影给我的震撼,我更担心给不了我震撼,煽情一旦不到位就只能是垮。好在没有,罗宾用伏地魔似的气声在一边装鬼的时候,我几乎是捂着眼睛担心肉麻。
但我真实的跟着高中生们一起被吓到了。如果没有全然的满分的信念感,这种场景没人能hold住,罗宾是真的完全相信的吧。
- 03 你可以完全不必跟着别人的脚步
印象最深的是转圈走路。
排队一起向前走,领头的怎么走,跟上的人渐渐也会跟着前面的方式继续走。
看起来没什么问题,人在群体中不就应该是这个样子吗。
你要按自己的节奏,你不需要跟别人一样,你要走自己的路。
罗宾的嘶吼我听进去了,虽然也未必做得到。
我步入丛林
因为我希望活得随意
我希望活得深刻
汲取生命所有的精华
把非生命的一切都击溃
以免我在弥留之际
发现自己从未真正活过
——梭罗《瓦尔登湖》
五一假期,提前列了长长的片单打算和简简一起拔草。我的方法很简单,随意打开一个《世界电影TOP100》,按照个人喜好再刷一遍,查缺补漏。被嫌弃的要么比较冷门讨论度不高,要么看片名不明就里没有打开的欲望。
我诚实的列了下来,听天由命。简简则启用了点兵点将,彻底听天由命。她比我更没有概念,秉持着“妈妈推荐的都是好的”的信念,把球踢回给了我。
感谢点兵点将,如果主动选择,真的很难选中。一部被名字耽误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