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读完了女作家鲁敏的长篇小说《六人晚餐》,这本书讲述了两个单亲家庭里,两辈人之间的爱恨纠葛。单亲妈妈苏琴独自带着自己的一双儿女林晓南和林晓白,单亲爸爸丁伯刚也有一双儿女丁成功和丁珍珍,这两个单亲家庭以一种奇怪的模式组合成了一个大家庭,但只维持了两年半的时间,这个大家庭就跟它的开始一样,悄无声息地解散了,然而小一辈之间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刚开始拿起这本小说的时候,我觉得里面的每个人都怪怪的,好像都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戴着面具一样,在污浊的厂区里,各有一套自己的生存法则。最让我不解的是苏琴和丁伯刚的组合,这两个人怎么看,都一点也不搭。丁伯刚长相糟糕,生活糟糕,还有酗酒的恶习,对一双儿女也是放任自流,他完全是一个邋里邋遢的失败者形象。苏琴呢,只用看她去世的丈夫就知道了,书里写她的丈夫是一位温文尔雅的工程师,穿皮鞋和长风衣,会唱外国歌曲。而且苏琴虽然已经生过两个孩子了,但她的外貌仍是没得挑剔,用丁伯刚的眼光来看,就是有胸有屁股。所以当媒人撮合他们两个见面后,苏琴一口就答应的时候,丁伯刚有点晕乎乎,他不相信眼前这个女人会看上他,但他又不敢细想,生怕自己思考的瞬间眼前这个有胸有屁股的女人就反悔了。看到这儿,我隐约觉得他们两个之间仿佛一场交易,虽然我还一时不明白这交易的具体是什么。
一直看到后来,才终于似懂非懂地知道了苏琴为什么愿意和这样一个男人在一起,偷偷摸摸地在一起。她不想也不允许自己爱上别的男人,却因为身体欲望作祟,才找了和死去丈夫完全不一样的丁伯刚,在我看来,她对死去丈夫的爱和所谓忠贞已经严重扭曲。在丁伯刚又一次酒精中毒,没有救回来死掉的时候,听到这个消息的苏琴愣了愣,也许她到底对这个男人产生了一丝感情。
再看丁伯刚的儿子丁成功和苏琴的女儿林晓南之间的故事。整本书读下来,丁成功给我的感觉就是他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别人的世界他不感兴趣,他的世界别人也进不来。然而,林晓南的出现,打破了这一规律。林晓南仿佛是另一个版本的丁成功,她从很小的时候,就为自己制定了一个坚定的目标,她要成功,她要离开这个逼仄压抑的小厂区,她要过和身边人不一样的生活。这样坚定不移的信念,使得她固守在自己的世界中,毫不让步。就在这样两个完全不同的人之间,他们的爱情,从小时候第一次在餐桌上见面,就开始了。中间经历了林晓白的“撮合”、苏琴的“阻挠”、林晓南上大学、林晓南让丁成功帮她选择结婚对象、林晓南怀孕等一系列大事件,直到最后丁成功死于他最热爱的玻璃碎片中。他们的爱情故事,就像一幅寥寥几笔勾勒出的水墨画,苍白、沉默、无奈、悲壮,有一种无声的力量贯穿其间。
如果丁成功没有死,他接受了林晓南和她的孩子,他们是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还是成为了上一辈的翻版,一地鸡毛?或者丁成功拒绝了林晓南,那林晓南终于下定决心 “放任自流”的爱该何处安放?她和她的孩子又何去何从?丁成功从此又要忍受怎样的煎熬?所以说作者最后安排的这个结局,初看觉得不近人情,两个相爱的人终于有机会了,却把男主写死了,但仔细想想,就知道这样写的妙处了。
再说说珍珍,珍珍看起来是一个没心没肺、嘻嘻哈哈、头脑简单的人,不对,不是看起来,她天生就是一个头脑简单的人。珍珍的头脑简单并没有让人觉得轻松愉快,反而大多数时候觉得她很傻、很愚蠢,有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感觉。她做事情总是任凭一时的头脑发热,比如给晓南送丝巾,把晓南要回去的消息告诉丁成功,在热血的冲击下,她觉得自己像个战士,胜利在望。但如果在此过程中稍微遇到一点阻碍,她会立马放弃,迅速冷静下来,觉得果真是任何人都比自己厉害。但却唯有一件事情,她自始至终坚持着,最终成功说服对方,并且这个人还是在她心中“说一不二”的林晓南,她说服了林晓南,没有让她打掉她和丈夫黄鑫的孩子。
珍珍后来还做了一件天大的事,我觉得她不仅仅是头脑简单,简直就是愚蠢至极。她欺骗了自己的老公黑皮,黑皮发达后日思夜想的一件事,就是让珍珍给他生个孩子,可惜珍珍不能生孩子,但是在黑皮尽职尽责地缴了一个月“公粮”后,珍珍臆想自己怀孕了,黑皮也相信珍珍怀孕了。直到向黑皮坦白的前一刻,珍珍还未察觉到问题的严重性,她想不就是自己比真孕妇还像孕妇的肚皮里没有小孩嘛,不过是肚子里有小孩和没小孩的区别,这又不是什么大事,黑皮生气过后会接受的。也许在她简单的思维模式看来这真不是件大事,又或者她知道暴风雨即将来临,但无力阻挡的她只能麻木逃避,能逃一天是一天。故事到这里,已然有一种宿命般的悲剧感深入人心,就像人的第六感,你说不上具体是什么,但总觉得惴惴不安。果不其然,黑皮走了,带着他从来都没有卖出过的“水上飞行器”走了,走之前珍珍还听到他在每个房间里不停地走来走去。
最后再说一下林晓白,他从小得到的来自家庭的关注少之又少,又因为长得白白胖胖、细皮嫩肉,小时候经常被妇女们摸来摸去,最终导致他严重缺乏安全感,害怕女人,成年后对自己的性取向也产生了疑惑。就像他最后一个心理医生说的,他身体已经成年,但心理上却一直停留在儿童时期,他可以说是整本书里最可怜的一个孩子了。他对在自己很小的时候就去世的爸爸完全没有印象,妈妈又从此变了一个人,没了爸爸她仿佛丢了魂儿,只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和爸爸一样优秀的姐姐身上,姐姐对他更是漠不关心,只顾埋头苦读想要离开这个地方。晓白渴望有个家,渴望有个人能 “罩着”自己,可以说在两个家庭偷偷摸摸两年半的交往中,最开心的就是晓白了。但这种“地下”式的往来随时都有破裂的可能,于是他小小的心里有了计谋,他要让两个家庭的关系更牢固些,怎么办,他得想办法把丁成功哥哥和姐姐林晓南“撮合”到一起。
多年后,当变瘦了的晓白从南方归来时,她发现姐姐和丁成功竟然真的一直有来往,尤其是当他听到挺着大肚子的姐姐已经和姐夫分居四个月的时候,他慌了,觉得自己当年在两人之间编造的谎言已然生根发芽。这时候的他还是胆小、畏畏缩缩、没有安全感,他去找丁成功坦白自己当年所做的一切,他发现丁成功也变了,他还让丁成功帮他分析他到底是找一个男朋友还是女朋友。当然,这个问题丁成功没法帮他分析,就在大爆炸发生后,他把丁成功从碎玻璃屋抱出来的时候,他从大街上拖起瘫坐在地的妈妈的时候,他在医院里照顾病床上的姐姐和刚出生的小婴儿的时候,这个问题在他心里渐渐明了。
至此,两个家庭各自的人生可以说结束了,也可以说才真正开始。回想过去,苏琴困在“道德和忠贞”的牢笼里苦不堪言,忽视了年幼的孩子最需要的安全感;晓南在上流社会的觥筹交错里心力俱疲,一次次怀疑自己放弃丁成功是否值得;晓白为了弥补他年幼时犯下的错误,背井离乡多年后还是回到厂区找寻那个小时候的自己。这是一群世代生活在小厂区的平凡的人,他们追求普通意义上的“正确”,普通意义上的“成功”,他们胆小,他们逃避,他们被外面的世界所打击,他们不敢面对自己真实的内心。往事尘埃落定,当他们怅然回首的时候,才发现一切都已经面目全非。就像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的“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每个人的人生都只有一次,惟有用最赤诚的心去活着,才不枉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