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关系冲突中的最大问题就是人们只看到对方的行为,看不到自己的行为。
——陈晓《什么心理》
书中作者写了一个效应叫行动者-观察者效应。行动者是指做出行为的人,观察者是指观察行为的人。行动者会倾向于将自己的行为进行外归因,也就是把自己的行为原因归于外部因素。而观察者倾向于将行为进行内归因,也就是将行为归因于行为者的内部因素,比如个人能力和素质等。这种现象就叫行动者-观察者效应。
书中举了一个很有趣的例子,说是如果你很着急地在排队,前面有你的同事暗示你可以排到他的前面。如果你这样做了,在你自己看来,实属迫不得已。但是在其他排队的人看来呢?他们看到的就是你插队的行为,并且会觉得你这个人素质真不好。
这就是行动者和观察者思维的不同,作为行动者,你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是有不得已的原因才插队的,也就是因为外部原因导致了自己的行为。而观察者呢,他们只是看到了你的行为,并不知道其他的信息,所以他们就会判断你是一个素质差的人。其实就是掌握信息的不对等。
但是,有趣的是,如果把你的插队行为录像拿给你看,你可能也会觉得自己的行为是没素质的。
这就是行动者和观察者的区别。
从以上内容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发呢?平时要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当我们与他人陷入矛盾时,我们不能只是一味地去指责对方,而忽略自己的行为。所以,我们不仅要做行动者,更要做自己的观察者,多观察自己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