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以前从网上看过许多次大师们的课堂,但是真正现场感受,还是第一次。感觉完全不一样!
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每位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我试图用一个词语概括出每位大师的不同之处,但是,这太困难了。我发现了好多很有趣的现象,随手记录下来。
一、体态语言
现场听课的时候,发现大师们都是站在孩子们中间,身体微微向前倾——身体前倾,表示注意或者感兴趣。当孩子们回答问题时,都是注视着孩子们的眼睛——正视对方,表示 友善,诚恳。有时候,他们会俯下身来,有时候,他们会蹲下身来。当师生目光交接的时候,老师的眼中透露出的是鼓励、赞叹。
二、幽默的语言
每一位大师都有幽默的一面。顾亚龙老师在介绍自己时,说自己“既不哑也不聋”;罗鸣亮老师一再的“同学们好”,让孩子们从开始的懵懂到后来的会心一笑;张齐华老师说自己是个“即将过气的老师”……类似的幽默的语言比比皆是,面对不熟悉的老师,可能就是这一句话,瞬间就拉近了师生的距离。
三、夸张的表情
每一位大师在面对孩子们讲课时,都和面对老师们做报告时的表现不一样。在孩子们面前,他们表现的十分夸张,时而惊讶,时而思考,时而着急,时而兴奋……每个老师都是一套独特的表情包,就是这些独一无二的表情,像精彩的动画片一样,吸引着孩子,跟随着老师的思维前进。
四、深厚的学科素养
毋庸置疑,每位大师都有深厚的学科素养。华应龙老师研究每一节课,都要求自己和团队“竭泽而渔”,找到一切能够找到的资料,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有自己特点的创作。张齐华老师一再突破自己,每一次都不重复。每一位老师都有自己的著作。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即使终我一生,也达不到这样的高度,但是可以好好学习,增加自己的厚度,让我的人生也有更亮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