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热复兴于资源共享的互联网时代,许多以前被视为不传之秘的各种影像、资料现在搜之即得,实乃时代之幸。然而同时也正是因为百花齐放,站位各不相同,很多观点与视角在我看来也还有待商榷处,比如武术训练中对含胸的理解,在一些视频中训练者示范时常常是把整个胸往里面凹一下,往里含往下沉,并强调不要憋着劲做,谓之含胸。
如果我们把胸作为主体对象,把含作为胸的动作,那么上面提到的含胸示范理应没错。但如果我们把含作为一个存在,胸作为另一个存在,那么含胸则是另当别论了。这里面涉及到实虚问题。
实虚作为传统文化的一个核心概念,有无穷义。比如在书法中,如果把笔画线条作为实,那么空白处就视为虚。如果把字写大称为实,那么字写小就是虚了。在书法中对实虚的理解与处理至关重要,它关系到书法作品是否能给人以美感。再比如在太极拳中,如果重心在左脚被称为实,那么不用力的右脚就被称为虚,如此种种也构成了太极拳训练中一整套的实虚变化法则。因此无论是习字还是练拳,如果对实虚能理解在这一层次,那么可以称得上是入门了。现在普及界关于此类的论述已是汗牛充栋,有些堪称经典,在这里就不作详述。
同时在我看来,实虚不应仅如此理解,它其实还有着更深的内涵。比如在书法中,气韵生动已经超出了线条的黑与白、字的大与小的范畴,而变成了一种精神层面的感受。这种从具象到抽象的跨越即是对虚更高层面的认知。同理在武术训练中,如果我们引入精气神的概念,那么人肉身之存可以称之为实,则气之存即为虚。这里的虚不是指脱离于物质存在的什么都没有,而是指气的真实存在。只不过这种存在相对于肉身来说,其质量密度微乎其微,且呈弥散态分布,古人把这种存在状态称为虚。因此从这个层面来说虚也是种有,是实指,而非很多人理解的空无一物。因此这样问题就来了,前文中我们称书法中的气韵生动是从具象到抽象,那么现在如果从气的物质性存在来看,则气韵生动也还应是种具象。这也正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观察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即不同,不是简单的谁对谁错的问题。
所谓国学,即是研究阴阳、实虚之学。则古人对于一件事的描述,也必关乎阴阳、实虚。同时古人用字极其简省而精准,常常语出双关,因此具体到古人对含胸的定义,也必定关乎阴阳、实虚之存。因此含胸的更深层含义,应是对实与虚相互作用的描述。我们常说正气通过穴位而内存,而内家拳也正是正气内存的一种训练方法。因此如果我们以胸为实,为穴之所在,那么胸前之气运化为虚。因此对于胸这个部位的正气内存来说,是有一团正气内领,通过胸之穴往身体里面走,这相当于一种外力对胸施加了作用,此时胸会有一种压迫感,含着一个东西。同时胸因为受外力的作用而有一个迎的概念,就如你朝胸口打自己一拳,则你的胸肯定是向外迎着过去,而不是向里窝。因此所谓含胸,如果从胸的动作来说,恰恰是向外伸展开。而里面的含之义,实指一团正气内引而胸口含着这一团气。至此实与虚全,方谓含胸。因此太极拳中的含胸拔背、尾闾中正,并非是让人窝胸,而意指人的伸展中正。
因此如果从实虚层面来看太极拳中的身法要求,你立刻会有一种全新的理解。比如坠肘,一般人理解成为肘往下坠。但如从实虚的角度来看,不是肘主动的往下坠,而是因为肘部气机的运化而产生一种下坠的力量,在向下拉肘,是谓坠肘。其它如拔背、沉肩、坐胯等同理。因此我们常说开始练拳都是假装,先做个样子。因为此时你虚之运还没有起来,只有实之动,则你想象一下肘往下坠也原属正常。假以时日当行拳能以形化意、以形凝神,而达正气内存之时,你身外那个虚的存在有了,则此时你对含胸、坠肘之理解方为登堂。同时艺无止境,当你练至实虚互化而含灵时,方是从具象到抽象之第一层。
诗情画意里习禅、点点滴滴中悟道
正形正心、道法自然 、认知自我
妙参阴阳、养性益命、 以书合道
善接有缘,欢迎关注、分享我的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