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一个朋友聊起社群运营的话题,提到做社群的目的是什么,怎么才能做好社群运营,作为个人、培训运营管理者和企业不同的视角又是什么,一中午的畅聊,想到了很多思考的维度,觉得有必要重新梳理一下记录下来,欢迎感兴趣的朋友一同交流探讨。
个人视角反思社群运营:7-2-1的机制设计
提到社群,估计很多人的反应就是微信群或者QQ群,现在虚拟的在线群实在是太多了,少则十几个,多则可能成百上千个。当然,社群本身的概念很大,百度百科里简单概括社群就是一种相互关系的社会网络,记得古典老师也提到过“圈子”也是类似的叫法。这里主要是指线上的社群,当然也会有线下的活动,但核心运营的模式就是虚拟的线上社群存在方式。
按照一个人的成长和职业发展周期来看,大体上都会接触如下几种社群,比如基于血缘关系的亲属家庭成员群、基于同学校友关系的小学到大学研究生班级群、基于职场同事关系的工作群、基于居住区域的小区业主群、孩子上学之后的学校家长群、孩子线上线下兴趣班课程群,还有基于特殊角色身份的妈妈群、闺蜜群、微商特定商品群,更有针对成人的学习成长和兴趣爱好的社群,从游泳健身、画画英语到读书写作、旅游心理、养生护肤、理财保险……数都数不过来了。
不知你是如何筛选适合你的社群的,是否有明确的目标和标准,对于学习和搜集才干非常靠前的我来说,好奇心太强的结果是往往投入很多精力不断去学习和尝试新的东西,但真正转化成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并且能够精进成为突出优势的却很有限。
所以,作为学员加入社群的目标需求及痛点就很明确了,一段时间内能够在有反馈的情况下将学到的知识内化,并转变成熟练应用的技能,所以社群运营与个人结合的关键点在于建立7-2-1的学习机制——确定自学-交流研讨-挑战性任务实践的比例和节奏,显得尤为重要。
培训管理者视角:社群运营的核心价值
基于学习成长需要和兴趣爱好而建立的社群,因关注的领域和主题不同,其特点基因很不一样,因此社群的运营目的和规则也就各有千秋。
朋友的困惑是怎么才能让她负责的培训社群运营发挥更大的价值。她负责带的一个班级群遇到了一些瓶颈,近期互动较少,从最初的热烈状态,过了2-3周就冷却了。她有些纠结,下一期班运营模式如何调整,才能更有效果呢。
出现这个现象,其实很正常,我认为关注点不应该放在群互动的持续高能状态,而是找到学员所需,建立一种定期反馈或互助的机制,最好直接与学员的个人目标关联起来,这才应该是社群运营努力的方向。
我给她分享了007这个庞大的社群,她是有目标和使命的,被社群的一句话“用输出倒逼输入,让成长有迹可循”打动而加入的不在少数。社群成员本身有这样的目标想要留下文字,写出文章,写好文章,但人都是有惰性的,也会有各种干扰因素出现,所以社群的核心价值就在于激励这样一群人一起抱团前行。社群的自组织就是这样找到整个团队的核心目标,再加上一系列的积分规则和奖励措施就能够自发有效的运行下去。
另外,还举了一个优势才干对对碰的社群运行机制,这个小环节设置得也非常巧妙,课上让学员间随机分配采访者和被采访者的角色,现场确定采访内容和分享时间,课后一个半月,让大家重温知识锻炼复盘和分享技能的同时,也加深了学员之间的深度链接,深受学员好评!
所以,总结来看,社群的运营不在于看似热闹的互动,更多时候大家觉得那是压力是耗能的事情,而是真正触动每个人的所思所感才会赋能,毕竟能够进入社群的学员都是自己花钱来提升和成长的,他们肯定是有这样或那样待解决的问题,需要用心的培训组织者推一把,建立一套从知到行动的落地机制,这样才会牢牢的抓住学员的心,只有把学员特别是超级学员更好的倒逼输出成长起来了,才会带动更多人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