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重温了《99%的事情与你无关》这篇文章,对文中作者的观点有了不同的感受。
文中讲到余秋雨有几年忙着寻访世界古文明遗址,期间不能看电视,也法看报纸,完全不知道这几年世界发生了什么,于是他让传媒老总给他补补课。老总只花了不到十分钟,就把这几年世界发生的事情讲完了,又用了五分钟,把中国这几年发生的事也讲了。
老总看着余秋雨失落的样子,说:“秋雨,绝大部分事情发生后的第二天,我就连再讲一遍的兴趣都没有了。“余秋雨听着这句话,心里暗自庆幸:“我这几年不管不顾,看来并没损失什么啊。专注于喜欢的事情,反倒收获了很多快乐。”
另一个是讲了一个朋友天天热衷于谈论各种娱乐界新闻话题,并纷纷不平,王宝强、文章各种娱乐界大事件她都以此为生活关注中心,但自己的生活却并过得并不好。文章最后说,这世界99%的事情与你无关,聪明人只过好1%与自己有关的事情。
其实,生活真的就是如此:我们身边看似每天都汹涌着各种人事物,其实99%的信息都与我们无关,99%的人物都与我们无关,99%的事情都与我们无关。但我们却把很多时间和精力耗费在了这99%与我们无关的人事物上,而忽略了那1%我们最该认真对待的部分。
众所周知,无论你圈子多大,真正影响你、驱动你、左右你的,通常也就是身边那八九个人,甚至四五个人。但我们却把大把时间花在了取悦那些无关紧要的人身上,而把坏脾气留给了我们最重要的人。所以说:真正聪明的人,习惯向内求:放弃99%的无用社交,转而全力提升自己。因为他们懂得:人脉不在别人的身上,而是藏在自己身上。唯有自己变强大,才能获得有用的人脉!
曾羡慕身边的朋友王,知识面广,信息量大,不但知道天下事,又了解娱乐新闻,在单位是个人事通,在朋友中也是个小人精,任何话题都能侃侃而谈。可他却没有自已的生活空间,属于自已的时间少之又少。现在却觉得朋友李的生活方式很惬意,她平时电视、收音机、手机新闻几乎很少看,微信朋友圈的动态也不去浏览,最多的信息来源就是工作邮件和几个微信订阅号,因为她知道人的精力终归有限,你看的越多,想保留的越多,真正的精华就越少。
再想想自已,每年年初制定计划的时候都是信心满满,将提高技能、加强健身、理财规划等等目标罗列一大堆,好象这样设计生活一切都会很圆满。可是在实施过程中,自已的内心总会找出一些借口来掩盖掉热情,大部分计划都会被自已用不同的借口暂停。其实,如果自已能认真反思压缩或过滤掉一些计划,制定出1-2个切实可行的目标,坚定不移咬牙切齿的去坚持,肯定会有不一样的结局。
所以,人要活到精致,极和简才是最终的目的。很多欧美人过得比我们幸福,不是因为有钱,而是他们从来不给自己设定“标配”,也不去羡慕别人的“标配”,更不会嘲讽别人的“非标配”,他们只追求和专注于自己的“私人订制”。因此,极简并不需要“极”字,简单一些就好;专注,并不需要“专”字,精选一些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