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喜欢西游记,家里自然就有很多周边——长短不一的金箍棒。
这个宝物不一般,全是知识点,听我细细说来:
孙悟空从菩提祖师那儿学艺归来需要一个配得上自己本领的兵器,经指点,就到了东海龙宫。
金箍棒当时是东海的定海神针,书中在狮驼岭那段交代过孙悟空拿着金箍棒对狮子精说:“棒是九转镔铁炼,老君亲手炉中煅。禹王求得号神珍,四海八河为定验。”
我们可以看出金箍棒是太上老君制造的,在大禹治水时起了很大作用,后来到了东海龙宫。为什么在东海?想必吴承恩当时有些地理常识,了解到东海瀛洲一带会常有海啸就给安排在那儿了。
金箍棒在龙宫里看起来就是一根柱子,在孙悟空来之前,龙宫里没人鱼认为它是一个武器,更没谁想过它能变大变小,看来这个设定就是等着猴儿哥来拿的。你要问定海神针没了,海里的螃蟹、对虾、皮皮虾、麻辣小龙虾都怎么办,如来说了:“取经大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从此,金箍棒就离开了定海神针这个铁饭碗,跟着猴儿哥一起下海降妖除魔再就业去了。
要说金箍棒的威力,大圣说过:“曾将此棍闹天宫,威风打散蟠桃宴。天王赌斗未曾赢,哪咤对敌难交战。棍打诸神没躲藏,天兵十万难逃窜。”
为什么金箍棒要变成绣花针大小放在耳朵里呢?这是有典故的。小学时我们学过一篇“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课文,是关于唐代大诗人李白的。真有其事吗?反正我不信。那位老婆婆自己买根针不就得了,非找个大铁棍子(怎么想到捅主任了)来磨,要是说磨根黄瓜,可能性还是有(这样就没法被切片了)。
扯远了,其实“铁杵磨成绣花针”这个故事出自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的弟子祝穆写的地理学书籍《方舆胜览》,用来告诉大家做事要有恒心。看出来当时出本书不容易了,地理书里还得编个心灵鸡汤。吴承恩为了衬托师徒四人取经的艰难,就把这个故事嫁接到金箍棒上了。
不知道有人注意没有,这部小说是有一个转折点的——唐僧师徒路过金兜山时遇到了太上老君的坐骑青牛精,后者用偷来的法宝金刚琢圈走了金箍棒,抓走了唐僧。金箍棒与孙悟空形影不离的时候,战斗力极强,一旦两者分开,大圣的战斗力会立刻锐减。此役是孙悟空为救师傅惊动人最多的一次,而丢了金箍棒也让他悟到,这个成就了他齐天大圣名号的武器在金刚琢面前只有束手就擒的份(我要,这铁棒有何用)。经过此劫之后,孙悟空打杀的场面就明显减少了,很多最后终结的机会留给了猪八戒。有人说是他的心越来越接近佛了,我觉得通过这次折腾不光是孙悟空,大家都看出了当大杀器最终比不过幕后黑手(死了的妖怪全是没背景的)。
最后,我再从职场的角度说一下。金箍棒任劳任怨,能屈能伸,没事儿的时候藏在耳朵里,不好大喜功,用的着时,就在前面冲锋陷阵,哪个领导不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