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常的生产生活视角感性地描述和认知一下经济萧条

作者:心流美


从宏观总量上经济萧条可以被统计为一定时期内(例如连续几个季度或连续几年)GDP增长率低于正常水平或失业率高于正常水平。这种总量统计结果对于搞生产生意的不同老板们、对于生活消费的不同家庭消费者们,感受是不一样的。

一、老板们的感受:

在经济萧条时期,有些产品(例如食盐、水、谷物等生活必需品)人们的消费不能减少太多甚至不会减少(尤其其购买支出占总支出比重小的生活必需品),做这些生意的老板受的影响肯定不太,有些产品或服务甚至在人们收入减少时还会增加其购买(如所谓的“口红效应”--价格较低廉但消费时带来“高端感”的商品,如电影、酒吧、动漫、庙观消费等)---这样的产业叫“逆周期产业”。这些行业的老板不会有太强的紧迫感。

但是,经济萧条时期,一定是很多甚至越来越多的老板,为自己的库存日益膨胀而发愁,为自己机器设备开工增加库存、不开工闲置设备更费钱维护而发愁,为员工去留而发愁。

越来越多老板发愁的定量计算有一个指标,即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urchasing Manager's Index,PMI),制造业采购经理调查问卷涉及生产量、新订单、出口订货、现有订货、产成品库存、采购量、进口、购进价格、原材料库存、从业人员、供应商配送时间等11个问题。对每个问题分别计算扩散指数,即正向回答的企业个数百分比加上回答不变的百分比。PMI高于50%时,反映经济总体较上月扩张;低于50%,则反映经济总体较上月收缩。

二、家庭消费者的感受

在经济萧条时期,家庭成员的最大感受大概是来自收入收紧,例如家里的房地产不续租的多了或租户要降低租金了,买的基金股票等贬值厉害、变现难或亏损,家里的劳力面临降薪甚至失业困境。于是,对中产家庭来说,原来计划要换新车的不换了,原来打算去风景名胜旅游的不去了,原来定期的会所宴请不搞了;对低收入者来说,就不止是享受型消费的终止或者耐用消费品的推迟更新,更多的情况是交孩子学费困难、疾病治疗走非正规路子(如巫婆神汉的迷信)、节衣缩食甚至饥寒交迫。反之,对于极少数顶端富豪家庭,经济萧条时期可能于他们是更好的“骄奢淫逸”机会---例如有机会能雇佣更多更年轻更漂亮的保姆了、也是很好的“趁火打劫”机会---例如可以低价吃进“中产者”的金融资产和房地产了。

关于家庭消费困难状况,有人主张用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PriceIndex,CPI)来衡量,全国居民消费者物价指数涵盖全国城乡居民生活消费的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和娱乐、食品烟酒、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和服务等8大类、262个基本分类的商品与服务价格加权后的综合变动(权数指各类消费的购买比重)。消费者物价指数具有以下主要作用:反映通货膨胀状况、反映货币购买力变动、反映对职工实际工资的影响。其实,这个指标不能反映家庭的消费困难程度。

作者认为,低收入阶层的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的变动是反映经济萧条时期家庭消费困难程度的更合适的指标。

三、平常人的认知

一般来说做生意的过日子的老板们家主们不会认真思考为什么会发生经济萧条,因为他们即使有自己的认识也可能没有机会去参与解决问题的决策,他们一般都在忙于自救---即如何为现在和将来打拼一下。从老百姓的自救行动中,我们可以分析出他们对经济不景气的原因的感性认知。下面聊一聊百姓的自救行为。

1、往外投资或移民,以寻找更好的生产生活空间;

2、努力开发新产品开辟新市场,从而获得新的发财商机;

3、关闭门店厂子卖给能人或入股能人或大家一起合伙合并,减少彼此内耗,获取垄断收益;

4、努力学习新手艺新技术,以寻求新岗位的雇佣;

5、节约现金流熬过困难时期,耐心等待好日子的到来;

6、彼此互助共渡难关,靠友情亲情获得生活资源和生活勇气;

7、其他。

这些行为都是积极进取的,反映出老百姓对经济萧条成因的感性认知是:

这里的制度底层逻辑出了问题,所以,要跑向底层逻辑更具生产力的地方;

旧产能过剩导致经济萧条,所以,只要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就会恢复繁荣;

盲目的无序竞争导致全行业亏损,所以,增加产业集中度形成基于规模经济(即一个企业的产量规模越大、产品平均成本就越低)的垄断力度(企业定价权),就会形成企业家的信心和发展勇气;

技术进步了,因为老人不适应、所以因失业而导致消费减少、因消费减少又导致企业销售困难;

经济萧条是偶然的因素导致,例如疫情期间导致大家都不出门从而导致生产生活都严峻,但是,疫情终将过去,好日子一定会回来;

经济萧条其实与人们只能共患难不能共富贵的人性有关,富贵了彼此攀比竞相奢华,结果资源不足、力所不逮;于是,断崖式投资消费急刹车,经济就萧条了;而萧条了,友情亲情又回来了,大家又理性消费了;

其他。

总之,老百姓在经济萧条时期的自救行为其实反映了人们对经济萧条的无意识“解释”。

最后(特别强调一下),从上述第3点的梳理可知,经济萧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经济萧条时期不积极自救的人们越来越多的状况出现-(例如,仅仅依靠失业救济等社会救助而混吃等死的人、例如放弃学习放弃求职放弃结婚放弃生儿育女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对此我们必须予以百分一万的高度警惕!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