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连云港办完公务,才12点,而前天买的返京的火车票是4点半的,所以就在火车站等了4个小时。
昨天去连云港的陇海步行街转了转,整条街上逛街的人数不超过10个。然后网上看了一下各个风景点的照片,觉得也没啥新意,所以也没有去公园逛逛的热情,索性就在车站等4个小时吧。
老婆及时地嘲笑了我一把,我自己也有点懊悔,回去的火车票不买的话就好了。这样就可以坐两点的车到徐州,然后倒徐州回京的车,这样可以早回京一个半小时吧。
想起上次在南京站倒车时的冲刺和紧张,我发现问题都是出在提前买票上了。南京那次是因为买早了,预留的时间太短;而这次在连云港也是因为买早了,但预留的时间又太长了。
我思考问题出在哪儿?发现我有个习惯是:买了票才踏实。我是89年去北京读书的,那时火车票极其紧张,但是只要买到票心里就踏实了,哪怕只是个硬座,或者甚至是个站票,心里都踏实舒坦。
而且那时交通不便,要坐晚上五点半从西安发北京的火车,我要一大早从家里的老庙镇出发,赶中午富平县城到西安的大巴,然后在西安站等几个小时。
记得老婆和我第一次回老家,正好赶上下雨,老婆一看要在西安火车站等四五个小时,便非常不爽。当时我们还去附近的酒店打听,想住钟点房休息一下,但觉得太贵而作罢。这件事成为老婆现在不愿回我老家的一个原因。老婆想不明白,为啥要那么早到西安,我解释说,富平到西安的大巴有时会坏,坏了的话需要倒车,而倒车是很费时间的,所以需要留出提前量。总之,东北县城的姑娘是不会理解西北山村的小伙子坐车时的种种考量的。
每个人的生活,小时候的一些习惯会影响他/她的一生,而且是很难改的。这恐怕就是习惯的力量,而这种习惯的力量会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