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第一章,聪明的人往往不会直接进谏,而冲动的的人时常不分场合,直接叙述厉害关系,这些人往往比较真诚,但是会使老板下不了台面,反而没有婉转进谏的效果好,古代田丰就是个好例子,虽然真诚于袁绍,但是说话直来直去,不会婉转表达,不如郭图逢纪巧舌如簧,虽有一片赤胆忠心,但还是被袁绍处死,所以对别人提意见要改成建议,找到合适的时机告达。
第二章,见缝插针,和老板开会交流时,如果你有好的见解,或者老板突然有哪里出错了,你要寻找一个合适的机会告诉老板,如韩非子所言:进谏,“最忌讳的就是当面触犯”,《韩非子》中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有一次殷纣王贪图享乐,把窗帘拉上,点燃灯火,没日没夜的狂欢,明白过来时询问身边的箕子,箕子回答说:“我醉的厉害,也不知道什么时间”箕子私下跟家人说:“天下至尊,却不知日月”如果箕子当时直接回答,会招来殷纣王的不悦,可能会招来杀身之祸,而回答也醉了,就避免了这些麻烦,现实中如果正面回答会招来老板的不悦,所以要寻求各种时机作答。
第三章,坚持己见与随机应变,与上司提意见或建议的时候要学会变通,该坚持己见的的时候坚持己见,该随机应变的时候变化无穷,鬼谷子中有这三种:1“多献可,少加否”多多阐发自己的观点,少去反驳上司的观点,从而避免与上司进行冲突2“多桌下,少桌面”与上司开会谈论问题时,尽量与上司私底下交流,避免与上司直接提意见,上司与我们都有余地3“多引用,少开渠”不要代替上司做决定,而用引荐的方式让上司明白你的意思,从而记得你的好,孟觉君是战国有名的相国,齐王要立七个侍妾之中一个为夫人,让孟尝君选择,孟尝君派人打造了7个耳环,其中有一个比其他六个精美,后来送给齐王,几天后,孟尝君把带上精美耳环的侍妾进谏给齐王做夫人,齐王十分高兴,而被进谏的侍妾爷会记着孟尝君的好,两全其美,这是一个聪明进谏的表现。
第四章 先见之明,做事要有先见之明,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拥有先见之明,才会逢凶化吉,明哲保身,在吴国与越过交战的过程中,吴王活捉勾践,伍子胥上言斩草除根,可吴王不听,还处死了伍子胥,后来勾践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就是没有先见之明的反面例子,而汉朝张良做的非常好,在刘邦快要统一天下的时候,张良越来越沉默寡言,进谏可有可无,中规中矩,刘邦统一后,张良深知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败,谋臣亡的道理,后功成而退,得以生存,避免了韩信等人的下场。
大家有意见和建议可在评论区畅所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