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之死》这本书以美国社会为例,探索了当下反智主义盛行的起源、发展。解释了一个随处可见却似乎无人知晓的现象--“我比专家更聪明。”
一直到书的最后,作者也没有讲出真正解决这种现象的办法。
这可能是因为“专家之死”现象的产生,是源于人的自恋、自大、自以为是的本性。而当下一切都可以商品化的社会(新闻商品化、媒体商品化,甚至政治也是商品化的)又强力支持和鼓励着“专家之死”的论调繁荣生长。
“喜欢看什么和应该看什么。”这对矛盾在眼球即利益的互联网时代有了畸变。越来越多的媒体企业或自媒体,过分看重观众“喜好”这一方面,不遗余力的挖掘人的痛点、爆点、关注点,讲观众认为对的,演观众爱看的。完全不考虑作为媒体人的社会责任。
这正是媒体商品化这把双刃剑带来的负面。
民营媒体依靠制作观众喜闻乐见的新闻产品杀出重围,从求生存到问鼎媒体界。市场活力被激发,媒体水平有显著提高,人们的八卦生活得到丰富。
但过度投其所好带来的就是反智主义的盛行。
民众一次次在新闻媒体评论中获得对自我的认可。逐渐认为自己判断精准,知识渊博。殊不知,这恰恰证明了自己是广大“愚民”的一份子,因为媒体所展现出来的价值判断,都是根据受众的喜好精心设计的。
正如我们希望或是从感性上认为特朗普是一个不靠谱的人,所以大量持有特朗普不靠谱这一观点的新闻报道就充斥网络,继而加深我们之前草率的判断。
当然也有另一派,专门满足对这个美国佬充满恐惧的一类人。这类人认为这位大佬剑走偏锋,似呆傻实则精明。所以就有专门的大V,广发长文,旁征博引的论述特朗普的精明恐怖之处。
总之,无论你的口味如何,从有一款新闻产品适合你。
然而,很少有人愿意去听听这方面专家的看法,更少人去翻阅相关学术著作。
或许大家并不真正关心这些问题。美国换了总统,跟哪个明星离婚一样,我们都是吃瓜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