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1日阅读记录:
题 目:从中心地到城市网络——中国城镇体系研究的理论转变
期 刊:地理研究 Geographical Research
作 者:王士君;廉超;赵梓渝
摘 要:城镇体系核心特征的演变,推动其研究视角由等级制的传统中心地理论向关系制的现代城市网络转变。以已有相关研究成果为基础,简要回顾克氏中心地理论在中国城镇体系研究中的理论和实证进展,通过对中心地理论固有缺陷,以及城镇体系研究逻辑变化的分析,阐明传统中心地理论在解释和解决现代城镇体系问题时的局限性;指出城市网络理论兴起的背景:交通革命带来的时空压缩导致区位论的解释失效、流空间理论的产生、全球化与生产网络的产生、制度与体制演变——中心地组织原则的转化;从企业组织、交通流、信息流三个研究视角,揭示中国城镇体系研究的网络思维端倪;通过研究主体特征的关注由中心性到节点属性、主体关系由等级从属到功能互补、时空尺度由地方到全球三个方面的对比,指出中心地与城市网络应用于城镇体系研究中的理论差异。
关键词:中心地理论; 城市网络; 城镇体系; 理论转变; 中国。
总 结:
1、城镇体系(urban system)是指在一个相对完整的区域中,由一系列不同职能分工、不同等级规模、空间分布有序的城镇所组成的联系密切、相互依存的城镇群体[顾朝林. 中国城镇体系: 历史、现状、展望.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2.]
2、从中心地到网络化:城镇体系研究的差异:
(1)城市的规模等级与其在网络中的地位并非绝对正相关,很多中小城市通过自身的某项突出职能与不可或缺性在城市网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并进一步产生和发挥区域性的影响,而不局限于地方空间。【主体特征:由中心性到节点属性】
(2)城市网络立足于城镇体系中的分工协作、功能互补关系,揭示了城市的外部性。……由此可见,中心地理论中所演绎的强调竞争和排他性的区域发展观正在被分工协作、网络化的新型城镇关系所替代。【主体关系:由等级从属到功能互补】
(3)在流空间和全球化背景下,城市和区域的发展愈发依赖于城市之间频繁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技术流交互作用所形成的关系网络。……城市网络理论使得城镇体系研究的着眼点由封闭系统走向开放系统,由地方空间走向全球的空间尺度。【空间尺度:由地方到全球】
题 目: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和形态的定量描述:从信息熵到分数维(2001年发表)
期 刊:地理研究 Geographical Research
作 者:陈彦光;刘继生
摘 要:基于信息论思想提出反映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特征的均衡度概念 :假定将城区面积为A的城市用地分为N个职能类 ,各类别的面积为Ai(i =1,2 ,… ,N) ,且有∑iAi=A ,定义Pi=Ai/A,则可得到土地利用结构的信息熵H=-∑i PilogPi,据此可构造城市土地利用的均衡度公式J=H/logN (0≤J≤ 1,相应地有集中度I=1-J)。进而借助网格法定义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熵 ,建议藉此测算城市土地形态的信息维 。
关键词:城市土地利用; 城市空间形态; 信息熵; 分维
总 结:
1、城市土地利用是城市结构和形态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其困难在于定量描述和数理分析,而困难的根源在于研究对象的复杂性。系统理论和分形几何学(fractal geometry)引入以后,有关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系统理论为城市结构研究提供了整体性的思维框架,分形几何学则为城市形态分析提供了有效的描述语言。
2、信息熵是复杂性和均衡性的测度,在这方面,它和分维的指示特征是一致的:信息熵反映的是地理系统要素的多少及其均衡性,分维反映的是地理系统控制变量的多少及其均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