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武功之道多争论
这两天,强子在客栈旁一个巷子里蹲点,果真打听到一点消息。
七月初六上午正式报名,还有六天,考核分为文武试以及临场发挥三场考核。
文考江湖典故,武林常识,武考武学悟性,看习武资质,临场发挥考遭遇突发事故后的心性。
宁泽苦笑。貌似这三样,自己就两样不行。武林常识,自己虽然遗忘自己身份,但很清楚自己不是武林中人,脑海里还有点四书五经的印象,又哪知道这些武林典故与常识。武学悟性就别提了,自己连武功都没打过,又岂能讲个什么所以然来。不过,正是如此,九鹰客栈才并不简单。
看着宁泽苦笑,张合心念一动,"小兄弟,我看你并非从小习武,但身骨扎实,之前遭遇劫匪,想必因此才存活下来,未必没有努力希望。"
"老人家放心,我一定竭尽全力。"宁泽别无选择,现在他无依无靠,又人小势弱,这是他生存的唯一机会,如果不成,恐怕,他怕是会被这四人放弃了。
没错,他看出来了。这四人别有所图,不然不会如此协助他,如果他猜的不错,他们是想借他这股东风,干点什么事。但救命之恩,自当滴水相报,对此,宁泽也并没有挑明,反而相当明趣。
正是宁泽的知趣,也让这几人非常满意,更加竭力帮忙。
这几天他们混迹在城里各地,打听江湖轶事,后来不知从哪来的一本武林轶事百录,让宁泽来背。宁泽别的不知道行不行,但背书却是拿手活,天生记忆超群,不到三天,便记得七七八八,让其它四人更有信心了。
至于武试这关,大家以前本质上其实都是小老百姓,都没练过武功。这倒是个难事。
初三的下午,老大张合从破庙后院的菜棚拔了点菜,在生火做菜。众人围在一边说话。
"依我看,其余报名的人也不见得有多强的武学资质,不然也不会过来当伙计了。估计很少人能接触过真正的武功。"
"武功到底是什么?"宁泽对此一点影响都没有,想必从前便接触很少,如今失忆更是忘得干净。对此很是好奇。
对面四人也是你望我我望你,似乎也是不知晓。
老二李宁波首先反应过来,毕竟曾是商人,见识广,接触的人较多,虽没学过武,也不愿被人认为"无知",更不想被刚来的小老弟看清。便装作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对宁泽说道。
"你先不要问我们,你怎么说也是个读书人,你先在心里自己想想。亏你从前还读了那么多圣贤书。这也不知道?"
宁泽傻眼,难道这是个很简单的问题,可是自己却是想不明白呀。
其余三人都会过意来,也装作一副不屑跟他说话的样子,他们可没脸说"不知道"。
"礼记有云,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也。难道是这意思"宁泽忽然想到一句话。
啥意思,轮到这四人傻眼了。老四在后头闷闷地朝宁泽吼道:"说人话。"
宁泽恍过神来,解释道:"想要修养自己的身心,就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态,想要端正自己的心态,就先要证实自己的诚意,想要证实自己的诚意,就先要丰富自己的知识,丰富知识就在于深入研究事物的道理。"
这几人听得头都晕了,但老二还是听到了最后一句,抓住了关键词。
"没错,就是这个道理,想要修养自身武功,就要去研究万物的道理。"老二本来是瞎猫抓死耗子,但突然灵感一来,便滔滔不绝。
"为什么要研究万物的道理呢?是因为可以把这些运用到武学上。"
"就像做菜的师傅要将所有食材和配料都了解清楚,经过合适比例,恰当手法,才能做好一盘菜。"老大张合听了眼睛一亮,摸了摸胡须,故作高深地插嘴道。以前他就是开馄饨店的,对于做菜方面特别执着。
"就像种田的农民要掌握气候的变化,靠天吃天,什么时候下什么种。根据不同种子用不同培养的办法,才能收获到好的庄稼。"老三听了,也不甘示弱,连忙说道。虽然不喜欢种田,他可是个地道的庄稼人,庄稼里的道理,他都懂。
老四强子急了,虽然他蠢,但是这么多熟人,他可不想被当傻子。
"就像,就像俺去采药,也要知道什么药会长在哪种地方。不然也采不到药。"
这四人都对自己所说的武功涵义,简直不能更满意。老二笑容满面地对宁泽说,"现在,你可知道武功是什么了吧。"
宁泽的眼睛变得晶亮晶亮的,无比钦佩地看着面前这四人,恭恭敬敬地拱手道,"四位兄长,真乃神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