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难讲清楚看完这本书的感受。
按理说,这是个韩国的小说,社会环境和各种风俗习惯与国内不同,即使是围绕女性的视角展开,总不会发生那么强烈的共情。
毕竟我们处于不同的社会环境下,毕竟相较之下,国内女性问题也没有像韩国一样矛盾和突出。
故事更不是怨天尤人一样充满了冲突,只是淡淡地,讲述了一位会用别人口吻抱怨的女性主妇的人生—她为什么到了这里,又是站在了哪个困境里。
但是,在这平淡的故事背后,我却确确实实感受到了女性在这个社会谋求出路时,体会到的绝望。
工作和家庭,育儿和发展,放弃和坚持,男性和女性,矛盾点细小又难以捉摸,甚至会被淡化为“不就是这么点事情吗?”
这种钝刀子割肉的感觉,回想起来大概会让女性们都深有同感—好像不是自己的错,为什么自己要承担这些选择的痛苦?
放弃孩子吗?放弃工作吗?
说是选择,但是其实任何一个选择了职场而非家庭的母亲,总要被人非议和指责。
即使在职场上取得了许多成功,依然要面临社会的对于“女性”本身职责的疑问,“你是如何平衡好家庭和工作的?”
男性却少有面临这些刁难的时刻。
但即使选择了家庭的女性,在社会意义上获得了无上的“母爱”的尊崇,却在生活意义里被捆绑,那些个欢乐成长,努力工作,怀抱梦想的女孩,全部化成了统一的面目。
即便是做好心理准备,承担起育儿职责的母母亲本人,大概也从未意识到交到手里重要的职责—守护好家庭—竟变成了存在的仅有意义,“主妇”取代了自己本身的存在。
所幸所幸,这是描写82年金智英的故事,而非91年的金智英的故事。
大概是这个社会环境确实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婚恋矛盾变得越来越尖锐,男女性的冲突和职责界限开始有些模糊不清起来,女性也开始勇敢地对抗许多的不公正,男性也可以更多地“卸下”自己身上的性别担子。
82年的母亲们或许早已身处泥泞中,四顾茫然。但是在这个时代,许多的女性在努力挖开自己身边的泥淖,洗濯这世道的不公正,创造更好的生存环境。
那么,终有一天,不仅后来的00后、10后们会受益,80代的母亲也会在视野中见到一点点光亮,然后扩大变成一盏灯。
即使依然身处困境,仍能保持一颗美好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