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当妈根本不知道人间是有多苦。以前我总是焦虑孩子养不好,不长个不长肉,害怕孩子生病往医院跑,那种提心吊胆的日子总是在惶恐中度过,我的焦虑非常之严重,曾经焦虑到我一个人独处时不敢面对孩子。
现在孩子8岁,我醒悟过来,我之前所揪心的点没对。我更应该关心的是孩子的人格独立。也许大家觉得我所操心的也太宽了吧,对的,一个健全的家庭永远不会担心这些问题,因为人格独立是自然而然的在习惯中形成的。但如果原生家庭有问题培养出来的父母,在他们教育孩子上,自然而然的会延续上一辈的固有教育模式,就是应了那句话,有什么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
很不幸,我就是那个有问题的原生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说到这里,我想说我并不是否定父母对我这一生的付出,他们为我付出了无尽的爱,并且他们也有很多优点,如果有机会我会去分析他们的优点。
所谓独立人格是指人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 独立型人格是自主性比较强,有独立意识的一种人格。表现为习惯独立思考,独立实践,控制情绪的能力较强,有较强的理性能力,注意维护自己参与决策的权利,社会参与程度较高。以上是网度找到的答案。结合自身,这三十几年来,以上的人格独立的标签,我几乎都没沾着边,我只是空洞的活着。现在为了孩子的成长,为了阻止她不要成为下一个我,我不得不将自己搬到手术台上,自己拿起手术刀解剖自己。
人格独立缺失的原因:
一,婴儿时期父母没有给到足够的爱。在我的记忆中对父母的美好回忆几乎为零,她没有和我玩过一个游戏讲过一个故事。互动几乎为零。不是说父母不爱我,是爱的方式没有满足我的需要。父母打击制教育方式,他们觉得孩子就不能在安逸舒适的环境中成长,比如孩子哭了别去哄,会养成不好的习惯。这一点在我坐月子时妈妈过来帮忙就体现得出来。我的宝宝出生后非常的烦燥,哭闹不止。别的孩子吃了睡睡了吃,我的娃就是白天不睡,大白天的大眼看小眼。这在婴儿前期是很不正常的。在我的记忆里,我的娃只有一天是吃了睡睡了吃,这可把我高兴坏了,结果是我高兴的太早。我把这个情况跟妈妈说,没想到我妈说不睡才好呢,这样晚上就可以好好安稳的睡觉。我半信半疑。还有一个童年永远忘不掉的事,在我两三岁时,每晚十二点必哭,持续了几年。我觉得我当时内心的想法是要得到妈妈的关怀和爱抚。但是我很失望,我的母亲就那样静静的躺在我身边,不闻不问自个睡觉了。当我成人后回想起这事曾问过她,为何不理我,她的问答是那么大晚上的,白天种地累得要死,谁还有精力管你。
二,父母强势,固执,严厉,能干,思考周全。我的妈妈比较强势,也很能干,她包揽主持家中各种事,但她也很爱我,全方位的服务着我,急着我心中所急,想着我心中所想,她怕我尴尬难堪,所以会提前教我怎样去回复或陈述或者干脆给我避开那些人情事故,父母能想到的都为我考虑周全了。爸爸思想固执,控制力非常的强。凡是在他控制范围外的,他都觉得是错的,他总是带着命令的口气严厉并斥呵着说,听我的。。。。。。这样的成长氛围下,我总是被她们安排好了,我必须按他们的要求去做,或不用带脑子的去做。
三,爱唠叨并完美要求型的父母。这一点,父亲显得非常之严重。无论我做什么事,他都能挑出毛病,并且碎碎念到让我崩溃。
四,父母单一的交流方式。一但我们发生冲突,我的父亲只会带着命令的口气严厉并斥呵有时还咆哮着说,听我的。。。。。。,我的妈妈会带着质疑而失望的语气说,你怎么能这样呢?他们让我恐惧害怕,让我觉得自己犯了天大的错误。经历得多了,我只能把自己的想法关闭起来,我拒绝了勾通。
五,打击制教育,只批评不夸奖。如果我能获得到夸奖,我会掩饰不住的兴奋。这很糟糕,成年后对于别人礼义性的随意夸奖时,我的兴奋会让别人感到错愕。我的软肋被别有用心的人看得一清二楚。缺点暴露无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