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让这个世界的信息传播和记录变得越来越廉价,我们生活在一个有充分社交但是极度孤独的时代,随着时间的深入,这种孤独感会加剧。
脱离时间和空间等物理因素组成的社交,人与人直面的机会越来越少,大量的信息充斥在我面前,消耗我们的时间和空间,人之间越来越疏远,其结果就是孤独。
商业的本质就是人的本质,重要而稀缺的才会有终极的价值。近十年来,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所产生的大量廉价的信息充斥在互联网里面。对个人来说,我们很容易追忆过去,这些信息存储于自己的电脑里或是网络服务器。
年龄越大就越怀旧,过去的时光是那么的珍贵,但却没有留下任何痕迹,毫无疑问,我们把过去给丢了。
90后是互联网的原住民,他们对此是没有感觉的,因为他们很容易从互联网上找到它们过去的岁月。
而作为70后的自己,30年的时间已经让这个世界发生了完全彻底的变化,导致我们自己几乎找不到过去的任何痕迹。
我只能回到老家,翻开了古老的抽屉,找到我小时候的照片已经泛黄,如果不加以的保护,这些照片将会湮灭在我个人的历史尘埃中。
所以我有了这样一个想法,记录普通人时光和故事,例如收集他们20年以上的照片,以及有历史感的生活用具,统一的整备、修复和装裱。
更重要的是要撰写主人公的故事,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个人的感怀,争取观众可以被带入他过去的生活种场景里面。
虽然是老照片,但没有主人公和他自己的故事,和跳蚤市场的那些老物无异,这不是凡人时光博物馆收藏的对象。
我认为互联网以及以后的物联网会让整个人变得不自由,所有信息都会被精确记录,每一刻时间变得不重要,也不稀缺。
而那些早年很少有记录,纸质的,他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残破枯黄和残破,直至消失。
所以保护变得很有价值,那些人所共知的英雄人物,包括文化名人,政治高手,能工巧匠,有无数的书籍和网络媒体对其进行报道和记录,这些名人已经变得永恒。
但普通人则没有那么幸运,二手时光博物馆,希望能够收集那些流落在民间的,已经发黄的照片和老物,并且采访当事人,或者他自己撰写自己的故事,让这些普通人,在某个时间的生命节点,可以永恒。
私营非营利组织,这是我对凡人时光博物馆的定位,首先它不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组织,但并不意味它不收费,整个博物馆正常的经营费用,例如博物馆的租金,运营的人员成本,搜集或者购买有价值的展品等,可以这样筹措:首先最主流的方式是募捐,接受社会的捐助,然后以各种方式回报给捐助人,以名声,例如冠名权。
其次是门票和出版物以及输出知识产权等收入,如果最后有盈余,一方面可以继续发展更多的博物馆,另外也可以取之于社会回归社会,成立慈善基金会或者直接进行慈善捐助。
你问我想做多久?我想说,如果有可能,我希望一直做下去,直到自己牺牲,如果女儿愿意,他可以继续从事这摊子事情。
这件事情我大概思考了三四个月,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思考。未来什么事情,不需要很大的物理空间存储,但是又很有价值,又很稀缺的,关键是我凭自己目前的能力和实力是可以慢慢做的,不需要一蹴而就,也没有过大的资金压力。
基于以上的条件,我开始推理,慢慢呈现出可行的操作方法。
我现在依旧在思考这里面的各种细节,例如我开始不能租专门的房间,因为那样资金承受不住,因为没有规模化的凡人的故事,影响力也会非常小,因此基本没有收益去偿付这中间的各种成本。
所以我只能用业余时间和闲钱,自己先搜集一些老的照片和故事,并精心整理和装裱,一切都是自己亲自操作,待到有规模化的故事和足够的影响力,就可以租用甚专门至修建一栋专门的建筑,对外进行展出,我希望实现这一步的时间是在五年以内。
现在我还很兴奋,能有这样的想法和创意,做一件可以持续接触不同人过去的故事,应该会很有成就感,我相信自己不会感到疲累,会一直持续下去。
我也希望更多的朋友能够捐助他们的老照片和老故事,甚至亲自参与到这件事情中来,这是我的荣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