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方小文
2017年2月7日晚22:00
永远忠于自己年轻时的梦想——德国诗人席勒
Keep true to the dreams of your youth.——Johann Schiller
晚上读古典的《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读到这样一个概念:成长空洞。
成长空洞——填满你内心的空洞。你常常听人们说:“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我没有什么想要的”,但是当你问他,你现在满意、过得好吗,他们又都无力地摇头说:“不满意”。其实一个人还能觉得对自己不满意,他的内心一定有潜在的更好的自己的样子,这就是“自我概念”。
成长空洞是像我们这样的年轻人常出现的情况,我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我们只知道自己不想要是什么。而对于我自己来说,我是幸运的,我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我对自己有着清晰的职业规划,我幸运地告别了成长空洞,但这并不代表我告别了成长历程,这只是一个刚刚开始。
一、我的幸运是从何而来的?
1、读过古典老师的两本书:《拆掉思维里的墙》(2遍,电子书1遍,纸质书1遍)和《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1遍)
正在看古典老师的专栏文章:《超级个体》。
2、读过李笑来老师的一本书:《把时间当做朋友》(3遍,电子书1遍,音频书1遍,纸质书1遍)
正在看李笑来老师的专栏文章:《通往财富的自由之路》。
二、我的元认知是如何升级的?(刚刚学习起步阶段的四点分享)
1、男人的魅力不在于颜值上,在于岁月和经历对于自身躯体的锤炼
我很幸运地提早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会把自我成长看得更加重要。当然,与此同时,我不否认要注重仪表。
2、心态来源于心智模式
我从小到我24岁一直在被告知你要有乐观良好的心态,因为良好的心态是成功的一半,但是从来没有人教我们如何拥有良好的心态,当我开始了解自己的心智模式之后,我才明白自己是如何思考的?我才明白如何去纠正自我的心智模式。古典这么概况心智模式的升级之路:混沌(不知不觉)——察觉(后知后觉)——醒觉(当知当觉)——超越(先知先觉)。
我开始意识到自己能够调整自己的心智模式,重新认识自己并找到全新的自己,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
3、一切的根源在于自己
这句话同样对于自己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我开始尝试从自身出发,不再急功近利,不再抱怨,而是学着去感恩。
我学着以自省的状态去工作,工作是为自己努力,我开始热爱我从事的工作并为之付出我心甘情愿的时间和效率。
我开始从内心认定自己未必比别人做得好,我开始要求自己别人做得好的,我要学着做得更好。
我不再担心和对自己的未来忧心忡忡,我不再怕这怕那,而是不停开始专注于当下我该做的事情,继续成长。
4、知识与金钱一样,同样都能产生利息,且具有正利息和负利息。
认清自己的能力,用心去体会,知道哪些错过的机会可以自我把控,知道哪些机会会是属于自己的机会,认清自己,脚踏实地面对自己今后所遇到的机遇。
输出,未完待续。
成长,长成自己的样子,自我成长就是我的信念,但愿自己在信念的山头上,死磕自个儿。
告诉自己I AM POSSI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