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天功课
聆听能带来自由
如果你费力地去听,那算不算是真正的聆听?费力的本身不就是一种阻碍听觉的内在扰动吗?当你在听某个令你喜悦的声音时, 会不会觉得费力?你的心如果充满着谴责、辩解、比较等分心之事 就看不见真相,也无法如实见到错误了。
聆听本身便是一种完整的行动,这种行动能够带来解脱。然而你是真的想要听,还是只想去除内在的扰动?若是能一边聆听, 边觉知内心的冲突与矛盾,而不形成特定的思想模式,那么内在的扰动或许能止息下来。我们总是不断地企图做这个做那个,总想达到某种状态,或执著于某种经验而排斥另一种,所以我们的心才会 充满着妄念,它永远无法倾听自己的挣扎和痛苦。简单一点!不要想变成什么或是想抓住某个经验。
案例:今天小伙伴和我分享,每天都会有看公众号的内容,但是就是不知道要怎么表达,不知道怎么做!
解读:想想你对于要表达什么呢,前面的功课就是告诉我们只要去听,不费力的听,我们从小就告诉我们,对于听到的就一定要学会表达,说出内心的想法,但是往往很多人不知道要怎么听,然后开始模仿,复制,觉得他会这个,我也要去学,学成什么——邯郸学步。
我们昨天学习了把听到的变成画面,有小伙伴又开始有情绪了,我表达都不行,还成画面,那不是更难倒我了吗。
解读:我相信我们都有看过小鸟,也看过小鸟叫吧,也有人可以听到声音知道是什么鸟叫,对于声音什么先不去辨别是谁谁的,我们先听到鸟叫,结合过去看到小鸟的画面,一起在心中去合而为一的图片出来;再比如我们听到外面的汽车声,根据声音来在脑子里形成车水马龙的画面,还是车流稀疏的画面,自己去感受,成为你自己的专属记忆,小伙伴们可以试试,记得分享你的画面哦!
那我们学到这些有什么用呢?
解读:我发现我很多人经常想,经常要去表达出来,真不知道怎么说,太生硬了,说出来的跟挤出来一样,就跟流水账。还有时,跟人家说话的时候没说到点上,事后还怪自己当时为什么没这样说,因为这个懊恼。
我们再扩大范围,当今的孩子情绪越来越焦躁,大人每天忙忙碌碌的,都不知道为了什么,忙了些什么,一天混混沌沌过了一天。就会想到追求刺激,追求心跳,不会找乐的人,就关闭心房,变成一个抑郁的状态。我们内在不满的部分还是需要一个深化的过程。深深地探索下去,就会发现存在的只有不间断的观察而非知识的累积,然后心就会变得异常警醒、敏锐,因此我永远无法说我“认识”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