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晨夕
1
近日,广西柳州某小区发生了一起跳楼事件,据悉,跳楼男子韦某今年24岁,事发前曾与父亲因为看电视换台的问题发生了争执,韦某扬言跳楼并冲出了家门,母亲怕儿子出事尾随他出门,却目睹了儿子从9楼跳下去的一幕……
面对这样的悲剧,网友众说纷纭,但普遍的说法是,现在年轻人心理承受力太低,遇到一点不顺心的事,就容易走极端。
确实,近几年,年轻人因为生活压力大、工作竞争力激烈而跳楼自杀的新闻只增不减,人们纷纷表示,现在的孩子太幸福了,根本不知挫折为何物,如果不从小接受些磨练,将来迈入社会,怎么去应对优胜劣汰的残酷竞争?
其实,现在很多家长已经意识到了“挫折教育”的重要性,但是怎么给孩子进行挫折教育,他们的做法还真是五花八门。
2
这不,前段时间在网上就看到这么一个视频,一个小女孩哭着控诉爸爸的缺点,女儿说:“爸爸,你有时候会让人不开心,这是个缺点,你能改掉吗?”
爸爸的回答是“不能”,并说出了自己的理由:“爸爸其实是为了你好,温室里的花朵它住在塑料大棚里,被很精心地照顾,虽然它看上去很漂亮,可是一到外面经历风吹日晒就完蛋了,那小孩子也一样,如果在家里不锻炼锻炼,以后到外面的世界遇到困难也会完蛋的。”
但女儿并不认同爸爸的观点,依然委屈地说:“如果孩子总是不开心,就会得一种不开心的病,也不会健康地长大。”
看完视频后,很佩服小女孩冷静的分析能力,同时也陷入了沉思,其实,这位爸爸的想法颇具代表性:现在很多家长都怕孩子将来抗压能力差,不断地给孩子增加困难和挫败,逆着孩子的意愿做事,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认为这样就是在进“挫折教育”。
其实,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需要的是“教育”而不是“挫折”,不恰当的挫折教育,非但不会磨练出孩子的耐挫力,还导致孩子出现了“否定自我”的心理问题,甚至剥夺了孩子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说到不恰当的“挫折教育”,不得不提我的闺蜜唐宁,她就是“挫折教育”的忠实拥护者,在她的观念里,孩子就应该磕磕绊绊地长大,绝对不能宠溺和娇惯。
唐宁日常对孩子的态度是这样的,考试考不好就各种语言攻击,说孩子“笨、不争气”,如果考的好,也是冷脸相对,言辞犀利地告诉孩子,不要因为一次成绩好就沾沾自喜,你离真正的优秀还有一段很长的距离。
孩子遇到困难向妈妈求助时,唐宁永远是一句:这么点小事你都处理不好,还来找大人,以后迈入社会谁会管你,你怎么就这么笨,自己就不能多动动脑子,多想想办法吗?
时间久了,唐宁的儿子就变得特别不自信,觉得自己事事不如人,而在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时,他显得很无助,这个孩子长得白白净净很讨人喜欢,但就是少了点灵气,总给人一种压抑和不开心的感觉。
其实,妈妈的存在是为了给孩子带来安全感,如果只会一味地给孩子制造挫折,那孩子这一生都会在挫折中度过。
从心理学上讲,挫折是一种负性的情绪体验,在人们无法达到预期目标的时候发生,由此可见,挫折不是在某个特定时发生的,而是隐藏在生活的各个细节中,而人为地制造挫折只会适得其反。
3
真正的“挫折教育”,是鼓励孩子勇敢地面对失败和困境,并在遭遇折时想办法去应对和解决,而不是累计孩子的挫败感。
在对孩子的“挫折教育”上,体坛名将刘国梁就做得非常好,刘国梁的女儿赢赢就对高尔夫非常感兴趣,在爸爸的陪伴下,赢赢从三岁开始枯燥艰苦的训练,六岁开始参加世界级赛事。
这期间经历了无数个大大小小的困难和失败,但刘国梁的女儿赢赢从来没有因为打不好一场比赛而哭,反而告诉妈妈:“哭有什么用,打好第二杆就行了。”
女儿的这种心态完全得益于刘国梁的正确教育,在训练女儿的过程中,除了本身的技能外,刘国梁还注重培养女儿的心理素质,不断地提升女儿的耐挫力,让她在面对失败时,有一颗平常淡定的心。
在女儿拿到国际大奖的时候,刘国梁说:“成功的挫折教育,是在孩子的兴趣上推一把,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历经艰难险阻,却也趣味丛生。
4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说:“挫折对于孩子来讲未必是件坏事,关键在于他对待挫折的态度,”
那作为父母,要如何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挫折教育呢?
1:适当的让孩子体验失败 不要要求孩子事事都赢,比如在陪孩子玩游戏的时候,不要刻意地迁就孩子,要让孩子感受一下输的滋味,适当的失败也有助于孩子的成长。
在孩子遭受失败,心情低落时,可以趁机告诉孩子,输赢本就是人生常态,一定要有一颗平常心,做一个内心坚强的人。
2:鼓励而非无底线的帮助 作为家长要改掉凡事包办的习惯,多鼓励孩子,让孩子养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孩子一有要求,就立刻帮他达到。
比如孩子被子叠不好,不要马上说,我帮你叠,而是要告诉孩子,多尝试几次就好了,可以给提供指导和示范。
当孩子把被子叠好时,也不要忘记赞美孩子,让孩子体会到成长的喜悦。
3:家长要以身作则 很多家长在遇到工作不顺心的时候,回到家就会不停地抱怨,这样对孩子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所以,家长自己本身也要有抗挫折的能力,不管遇到什么事儿,都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家长乐观坚强,孩子的受挫力自然强。
父母在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的同时,也要给孩子足够的爱、理解和鼓励,并引导孩子用积极的策略去面对挫折,并最终跨越挫折。
懦弱的父母会避开挫折,而坚强父母会直面挫折,告诉孩子人生就是要不断地去尝试和恒久的坚持,将挫折视为人生的垫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