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文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
佛告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所以者何?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所说法不?”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来无所说。”
“须菩提,于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是为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
“”
“须菩提,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
“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
【二】译文
这是,须菩提问佛:“世尊,这部叫什么名称?我们要怎么信奉受持这部经?”
佛告诉须菩提:“这部经叫做《金刚般若波罗蜜》,因为经名,你们应当奉持。为什么呢?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假名为般若波罗蜜。须菩提,你想想,如来有说什么法吗?”
须菩提对佛说:“世尊,如来没有说什么法。”
佛说:“须菩提,你想想,三千大世界的所有微尘,多不多?”
须菩提回答说:“很多,世尊。”
佛说到:“须菩提,所有微尘,如来说的并非实有的微尘,只是假名为微尘。如来说的世界也并非实有的世界,假名为世界。须菩提,你想想,可以凭借三十二相来见到如来吗?”
须菩提回答:“不能,世尊。不能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为什么呢?如来所说的三十二相,即非实有的三十二相,只是假名为三十二相。”
佛接着说:“须菩提,如果有善男子、善女子,用如恒河中沙子般多的身命布施,又还有人于此经中,哪怕只是受持四句偈,为别人讲说,后面的福德超过前面的福德。
【三】解读
1、《金刚经》的名称?
这部经的全名是《金刚般若波罗蜜》。金刚为金刚不坏之意,真的能称作是金刚不坏的,只能是不生不灭的如来本性,是真实不虚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佛说金刚,并不存在一个金刚相,佛所说的即是非相,所以才是真的金刚。
般若波罗蜜的意思是大智慧到彼岸,这部经的作用就好像是船,带着弟子去证悟实相,去到彼岸。但是佛又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也就是不能够执著于智慧相、彼岸相,这样才是佛说的般若波罗蜜的含义。
2、如何奉持《金刚经》?
须菩提在这里问,要如何奉持这部经?释迦摩尼佛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先提问如来佛有没有说法?答案是没有。再问佛说的微尘、世界是什么意思?答案是非微尘、非世界。再问可以用三十二相见如来吗?答案是不可以。
所以释迦摩尼佛就如此回答了如何奉持《金刚经》,是无相奉持。这部经是直指本性的经典,如果心有住相,即是偏离本性,未见本性,自然也就无法信奉受持这部经。
3、《金刚经》的不可思议?
信奉受持《金刚经》,以及为人讲说,哪怕只是四句偈,这个福德是不可思量的。因为这时候已经没有福德相,已经见到何为如来本性。否则执迷于福德相布施相,也就还未见到本性。
注:文章只是个人的学习笔记,多有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