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丹参考的是钱穆的《论语新解》以及傅佩荣的《人能弘道-傅佩荣谈论语》,绿窗幽梦参考的是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由弘丹整理。
小编会每天推送一则论语,与大家一起学习《论语》。欢迎大家关注,并一起学习《论语》。大家如果对每日的论语学习有任何感悟,可以留言讨论。
今天学习《论语》雍也篇第十六则。
1、原文
子曰:“不有祝鮀(tuó)之佞,而有宋朝(zhāo)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2、译文
钱穆白话试译
先生说:“一个人,若没有像祝鮀般的能说,反有了像宋朝般的美色,定难免害于如今之世了。”
或说,此章专为卫灵公发,言卫灵公不得祝鮀之佞,而专有宋朝之美,将不得免。然不当省去灵公字,又不当言难乎免于今之世,此亦不可从。一说:苟无祝鮀之佞,而仅有宋朝之美,将不得免于今之世。此解于文理最顺适。盖本章所重,不在鮀与朝,而在佞与美。美色人之所喜。然娥眉见嫉,美而不佞,仍不免于衰世。或说,美以喻美质,言徒有美质,而不能希世取容。此则深一层言之,不如就本文解说为率直。孔子盖甚叹时风之好佞耳。祝鮀亦贤者,故知本章不在论鮀、朝之为人。
傅佩荣注解
孔子说:“不重视祝鮀的口才,却重视宋朝的美貌,卫国在当前各国争强的形势下,恐怕免不了灾祸了。”
祝鮀即卫国大夫,字子鱼。祝是掌管宗庙的官。宋朝,是宋国一位公子,名朝,当时有名的美男子。他投奔卫国,为卫灵公夫人南子所宠。
本章谈的是卫国的政治,孔子曾在卫国住过好几年。他说卫国不重视口才,却重视美貌,恐怕要有危险。
口才好,可以运用在外交上。当时国家的外交非常重要,有祝鮀这样口才好的人不用,不让他去发挥专长,却重视宋朝,所以孔子很担心。宋朝和南子关系暧昧,在当时颇受非议。
本章所引二人皆为卫国当时的名人,因此主语应该是卫国。卫灵公死后,卫国内乱频仍,为孔子不幸而言中。这句话中的两个“有”字,不是指“拥有”,而是指“重视”。因为天下“有宋朝之美”的人屈指可数,孔子又何必感叹及忧虑呢?
3、绿窗幽梦学习心得
祝鮀是卫国大夫,因为能言善辩而受到卫灵公重用;宋朝是宋国公子,有美貌。当战国乱世,美质必然引起觊觎或者嫉妒,如果没有口才以及灵巧的处事方式,一定难以幸免于难。可是,孔子一直并不赞成“佞”,别人评论仲弓“仁而不佞”,他加以反驳,认为口才并不是君子所应具备的素质。但在这里,对口才的正向评论,恰是反应了孔子对当时那个时代的无奈。正直善良具有美质,并不能幸免于难。
4、弘丹学习心得
从钱穆先生的注解可以看出,对于这段话,历来有不同的解释,钱穆先生的注解与傅佩荣先生的注解就是不一样的。
钱穆先生认为盖本章所重,不在鮀与朝,而在佞与美,只是拿祝鮀,宋朝作为例子而已,重点在于佞与美。
佞是指口才,能说,美是外在的美色。如果一个人没有像祝鮀般的能说,反而有了像宋朝般的美色,定难免害于如今之世。
傅佩荣先生认为该句的主语省略了卫国,重点也是在佞与美,不重视祝鮀的口才,却重视宋朝的美貌,卫国在当前各国争强的形势下,恐怕免不了灾祸了。
我想这两种注解都有一定的道理吧,也没有对错之分。
在前面学习《论语》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孔子更重视德行胜过口才。比如,或曰:“雍也,仁而不佞(nìng)。”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jǐ),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译文】有人说:“雍这个人,可以行仁,但是口才不够善巧。”孔子说:“和必须要口才善巧?以伶俐口才与别人争论,常常引起别人的厌恶。我不知道他是不是行仁,但是何必需要口才善巧?”
这一章孔子怎么重视口才了呢?读这段话,我们发现,如果连口才都不重视了,重视的是外在的美貌,就更不用说德行了。如果徒有美貌,有时还不如没有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