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译文:子夏问孝道。孔子道:儿子在父母前经常有愉悦的容色,是件难事。有事情,年轻人效劳。有酒有肴,年长的人吃喝,难道这竟可认为是孝吗?
解读:对父母保持和颜悦色是最难做到的。有事弟子做,有酒有好吃的先生吃,曾以为就是孝。这样对老师是合格的,作为弟子也是合格的。但如果对父母孝的要求更高。在我的身边就有这样一个人,父亲已经过世,只剩一个老母亲。她每天处处想着为母亲营造更好的物质生活。每天惦记给她买水果,买各种营养品。安排母亲到家里,吃可口的饭菜。想到老母亲一个人,住在家里不愿意做饭做菜,给妈妈做吃的送去。关于物质方面想的确实是面面俱到。但是就是有一点,经常给老母亲脸色看。比如他说想让妈妈吃桃子,妈妈说我不想吃,我不爱吃这桃子。她就会瞪眼睛,大声吼叫,甚至说很多难听的话威逼利诱。她的出发点是善的,是想让妈妈吃更好的东西。或者是说,给妈妈买很昂贵的衣服。妈妈要是舍不得钱,觉得浪费,或者是说不喜欢。他她都会声色严厉。像训孩子一样训妈妈。长此以往,妈妈见到她都会心惊胆战。年龄大了,她越来越依赖于女儿这种关切的爱。觉得这是对于他个人来讲的一种保障,起码衣食无忧。同时她又胆怯和害怕女儿对她的这种态度。所以到女儿面前总是战战兢兢,不敢不听。听了,又觉得心里难受。女儿一直都觉得自己是特别孝顺的。以为给予妈妈最好的物质生活,对于妈妈来说就是最好的孝。其实他根本不了解妈妈内心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她更期待得到尊敬,得到平等的爱。而不是在委屈和夹缝中生存。连续四章,都说到了孝。百善孝为先。我想把事业做好,治理好国家,为人君,为人臣都应该首先做到孝,有孝能为忠。孝,第一要做到无违,第二做到敬,第三不可色难。总之是想父母所想及父母所急,真正的为父母着想。能够做到让他们心情愉悦,安心放心舒心,才是真正的做到孝。作为君主,修孝是修自己的德行,养自己的善心,有德善为原则,自然能够治理好国家,或者公司。做到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