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因梦

胡因梦:饮食造成的生理反应,会直接影响心理健康

根据量子力学的理论及观察,物质是由百分之99.999的空间和百分之0.0001的原子所组成的,因此我们肉眼见到的一切物质现象都是由原子的振动创造出来的幻象,而这非常类似于佛学所说的“空”与“有”的关系。

事实上,印度著名的精神导师葛印卡在全世界推广的内观法门,就是要帮助禅修者体证到肉身精微次元的能量振动,以便突破惯有的自我实存感和牢不可破的情绪反应。

因此我们的意识大约可以分成两个层次,一是由眼、耳、鼻、舌、触所组成的五感次元,另一个则属于直觉或直观次元,若是能够在日常生活里保持身心的静定,第二层次的意识就会示现出来,而开始觉知到我们四周的信息场。

   

这个信息场里的各种能量对我们身心造成的影响,绝大部分的人是感知不到的,生物能医学将其命名为“基因形态发生场”(morphogenetic field)。人与人在互动时投射出来的情绪能量毫无例外地全都释放到这个电磁场里了,而那些已经发展出清明直觉力的人往往能捕捉到这些精微的信息能量。

近年来心理学第四势力──“超个人心理学”(transpersonal psychology)──经常探讨到的问题,就是如何辨认我们所感知到的信息究竟是自己的,还是属于别人的。或者可以说一旦探测到信息场,自他的界分就不再那么明显,而自然能体认到生命的一体性。

我的某些学员与网友常怀疑自己是否有心理或精神问题,因为她们和周遭重要关系人在生活中互动时,经常会产生不明究理的排斥、郁闷或疲惫感,但两人的关系并没有实质上的问题。如果碰到这样的情况,就必须了解我们很可能已经和别人的情绪产生了共振。

换句话说,如果你体内的能量波和他人能量波的振动频率相同,你的感觉便可能因此而改变,但只有当自己的系统里存在着类似的情绪毒素时,外在的诱因才会产生作用,这也就是流行心理学经常会强调“到最后你会发现问题全在自己身上”的理由之一。

被誉为第二个爱因斯坦的威廉·提勒博士(William Tiller),是全世界研究物质结构的先知型科学家,他从爱因斯坦终止的地方继续进行研究,而发现了信息可以穿越空间的范畴,甚至比光速更快一些。

这个革命性的发现,将科学带入了崭新的层次。提勒博士的研究后来逐渐从纯物质科学转换到另类的领域,包括能量医学、自然疗法、瑜伽及禅修等等,他的主要观点之一是:信息能影响物质,而情绪就是信息的一种。

   

其实情绪即是能量,情绪处理不当会造成能量结晶化之后的气滞,继而形成身心的疾病。依我二十年来的觉察,心中只要有一股萦绕不去的情绪,随即就会演变成种种念头,敏感度高的人会意识到带着情绪的念头在本质上乃是一种乱流,这些乱流会在瞬间影响到人体中脉上的七个主要能量中枢──瑜伽系统里的脉轮(chakras)。

其中的担忧或焦虑之类的情绪,通常会影响到太阳神经丛(与脾胃有关的能量中枢);恐惧或不信任的情绪会影响到脐轮(与肾脏、膀胱相关的能量中枢);刻薄或自我批判的情绪则跟海底轮(掌管直肠、结肠、双腿及免疫系统)攸关;而过度自保利己、害怕孤独、不愿付出等情绪,往往会影响到心轮(与心肺功能有关);过度注重细节、不愿彻底沟通、隐藏私密感受、无法保持客观态度等等的惯性,则会使喉轮(与甲状腺、肩颈、口腔、喉咙相关)阻塞;如果无法保持静默、不信任直觉或直观智慧,那么眉心轮(与脑下垂体,鼻窦及眼睛相关)就会遭到压制;而敌意、过度的野心与掌控性、自我压抑或傲慢自大的情绪,则通常会阻碍顶轮(与松果腺体或神圣意识相关)的开发。

既然得知情绪与五脏六腑及能量系统密切攸关,接下来的重点就在于如何管理或平衡情绪了,而所有的心理治疗与灵修技法都是针对着这一点在下手处理的。

追根究底地来看,情绪管理首要的条件就是“觉知”,若是缺乏自我觉知的训练或能力,势必会被情绪、信念及思想的链锁活动牵着鼻子走,而陷落在制造乱流的恶性循环里。

佛家最根本的的四念住修行法门,又称正念修持,目的便是要发展出每个当下的自我察能力,其精髓就在于认清意识活动的本质与真相,但不去试图改变它们,因此也有人称其为“不抗拒之道”。

这种自我训练的方式能够改变我们对事物的理解,也能改变认知及情绪状态,但不必然能将它们全部消除掉,因为清明的觉知所发挥的效用是瞬间即逝的,至多只能维持到下一个情绪出现的时刻。

虽然正念修持无法一劳永逸地解决情绪问题(其实也没有任何方法可以达到这一点),但若是能下深切的功夫让觉知延续下去,便能使我们逐渐了解烦恼的起因,让我们从恶性循环中获得喘息的机会,令内心出现带有空间感的客观意识。

目前超个人心理学的发展趋势已经相当成熟地结合了正念觉察与心理治疗,笔者过去二十年里所投入的工作,大多偏向这方面的知识体系的译介,同时也在自己及学员身上实验这种观察方式的有效性。

结论是大家都彻底感知到正念的确是最根本、最究竟的解脱途径,但也是最难以掌握、最需要以生理健康作基础的自疗手段,因为觉知的清明度与持续性完全取决于五脏六腑的健康,于是这个结论又把我们抛回到养生及保健的议题上,而这便是我之所以会在此专栏的一开始选择以营养学作为主题的理由。

由切身的体证我们明确地得知身心灵乃是息息相关的一个整体,无论从其中的哪一个层次下手去进行治疗,都会涉及到其它的两个层次,而最高的灵性次元就是正念修持要发展或试图恢复的“本觉”。

   

下面,我们将深入探索各种情绪习惯或烦恼的的真正起因与转化之道。

何谓“真实本性”?

探索情绪与烦恼的本质时,无可避免地必须从终极真理的层次去追根究底,而这势必会牵涉到「高层心理学」的佛学概念。

如果采用这种现代心理学语汇来解释佛家所谓的「苦」之源起,或许应该说人的痛苦主要是源自于追求生存保障、安全感与慰藉而虚构出了种种趋乐避苦的对策,继而建构了一个奠基于心智活动的虚拟世界,并因此丧失了与真实本性连结的可能性。

这里所谓的「真实本性」指的是一种宁静、清明而又全然敞开的状态,其中没有任何自保需求(包括明显与隐微的自保倾向),而且因确知自己的存在本质乃是究竟圆满的,所以无需再汲汲营营地证明自己的价值了。换句话说,真实本性里面是不具备「自我」结构的。

但人类的吊诡性就在于既拥有一个虚拟出来的自我,同时又拥有一种圆满无缺的真实本性。

从表面的层次来看,「自我」是积极进取的,「真实本性」则是消极无为的,但是从根本的角度来看,「自我」却是一个不断在顽强抵抗解脱、疗愈与究竟圆满的消极份子,因此正确的认知应该是:在消极无为之中便存在着最积极的解脱成分。

由于人类错把追求自保当成了积极的行动,所以意识活动里才不断地进行着一些期待、要求、评断、衡量及规划的活动,而这些活动的底端都带着细微的焦虑、匮乏、自我怀疑与低价值感;这些思维与情绪活动极难被察觉到,因为运作的速度太快,太容易被认同,而使我们信以为真。

上回在专栏里提到的「正念」训练,就是要发展出对这些复杂意识活动的洞见──一种不被烦恼牵着鼻子走的自我透视力,然后学会与底端的焦虑、低价值感等等的情绪能量共处。

我在三十八岁那年花了十个月的时间专注于正念上的实验,当时我切断了一切外缘活动,不看报、不看电视、不接电话、不与人交谈,只是专注地反观内在世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十个月下来,我有了非常清晰的体证,我发现任何一个念头的生起,都涉及到心底的某种细微的情绪能量,譬如乏味、孤独、想要找点乐趣、觉得自己不够完整或不够理想等等。

换句话说,自我或大脑意识总想制造岀一些活动来脱离「当下」──与过去或未来无关的空寂实相。荣格曾经用「难以忍受的静止点」(The unbearable stillpoint)来形容这个人人都在逃避的状态。但空寂为什么这么令人难以忍受?脑子好不容易空了,不是很解脱吗,为什么又会生起想要逃避它的驱力呢?

上述的这些问题,克里希那穆提在我翻译的《点亮自性之光》这本书中,做了以下的观察,他说:

“你的脑子就是整体人类的头脑,它历经长时间的演化,一直受到文化、宗教信仰、经济活动和社会制约的局限。这样的一副脑子截至目前为止从未停歇过,而且已经在永不停息的活动里找到了安全感。………如果你对脑子说:「只贮存切合生活所需的知识,其它一概不存档。」那么你的头脑一定会顿然失去方向,因为它的运转就是从安全感的需求出发的。”

除了想藉由念头及情绪活动来确保安全感之外,头脑或自我还有一种很奇特的倾向──不想安住在身体里面,心理学称之为「身心分家」倾向。

在那十个月的闭关期间,我察觉到只要长时间保持静止不动,就会清楚地意识到身体的许多部份是阻塞的,神经质一点的人会被这种阻塞感搅扰而产生不安,于是就不由自主地想转移目标,寻求种种方式的纾解与慰藉。

但闭关的目的就是要逆转这种趋乐避苦倾向,况且已经选择了自囚,也不好意思再往外乱跑了,情势就这么逼得你必须去面对「身心分家」的惯性。等到一掉回头来开始面对身体上的各种感觉,才赫然发现原来站起来喝茶、幻想将来要到西班牙旅游、甚至扭动身体抓抓手,基本上都是一种挣扎与不安,一种无法与阻塞感共处的习惯反应。

许多采纳正念训练的心理治疗师都认为,让注意力集中在当下以及身体上,是大部分人最不容易做到的事,其困难度远甚于一切的心智活动及生产活动,但若是能扭转这些惯性,让自己有足够的时间深入体验这些紧、酸、痛等等的阻塞感,就可能把具体的威胁化为热、压力或振动的能流。

这时我们便真实地体证了「一切无常」、「没有任何现象具有永恒不变的性质」。定期为心理月刊写专栏的施莱伯教授不是说过吗,「注意力是一种能量,它可以改变它所触及的事物。」而量子物理学的根本定律也已经阐明次原子是以所有可能的状态存在着,直到观察者集中注意力于其上才凝固成一种实有的。

因此,正念修持的确像是内在的炼金术,它以接受火炉里所有杂质的平等性(或称为静定功夫),将情绪及念头焠炼成一种精纯而清明的存在状态。

若想把正念运用在日常生活里,就必须在第一时间内捕捉到自己的情绪反应,否则这些习惯势必会支配我们的认知,令我们的人际关系、工作及一切应对变得复杂难解。

换句话说,我们随时随刻得留一部分的注意力在身心上面,其它部分的注意力则放在与人事物的互动上面,并且要留意搅扰的念头之中埋藏着何种情绪,而这情绪又是从什么样的根深柢固的早期信念里产生的。

接着,我们继续有关情绪的详细探讨。

为什么要生气?

从生理的层次来看,如果我们长时间地怀抱着未解决的愤怒,我们的身体就无法有效地发挥排毒功能,最后这些累积的情绪一定会导致身体的疲惫,然后就会形成恶性循环式的抑郁和沮丧。可以说,压抑下来的愤怒是带有剧毒的。

  

虽然在最深的层次上情绪如同所有的现象一样并没有不变的实质性,但这些如幻的情绪一向是所有烦恼的源头,因此必须当真地研究探索一番。

  

在各种类型的情绪当中,愤怒或嗔恨是最容易被人认同和表现出来的负面能量,它也经常被政客利用来制造同仇敌忾的向心力,继而为整体社会带来了破坏性的灾难。愤怒之所以会被人认同,原因之一就在于它是情绪当中最强而有力的。

由于原生家庭、学校及社会所强调的教育大多奠基于完美主义、优胜劣败及逞强好胜之上,所以情感经验中的恐惧、哀伤、脆弱、不安全感甚至是深层的嫉妒,都无法轻易地被人们承认或认可;唯独愤怒能够带来一股力量以及权力被壮大的感觉,因此自我可以藉由它来暂时得到确立,继而变成了人们比较偏袒的情绪能量,同时也是最容易被合理化的无明之火。

  

然而愤怒的真相究竟是什么?愤怒只是单纯的暴力展现,还是个中另有隐情?根据心理治疗上的观察,其实愤怒永远和期望落空有关。如果我们所期待的同理、支持、爱、和谐的交流或是任何一种欲求得不到立即的正向响应,日积月累就会形成愤怒,而得不到正向响应又往往和沟通的质量、双方深埋的童年经验所形成的防卫机制有关,因此是极为复杂难解的的问题,必须在关系的相处上扎下多年的觉察基础,才能够在双方都成长到某个阶段时彻底揭露那些最深的症结点。

若想转化愤怒,首先得学会不把愤怒当成是必须铲除掉的敌人,在不与其对立、不压抑它、不合理化它、也不将它发泄出来的情况下,我们才能像个潜水员一般地深入于其中去探个究竟。

细究之下我们会发现,愤怒底端永远埋藏着早期压抑下来的恐惧,而这些恐惧能量多半存留在海底轮与脐轮(掌管肾上腺素的分泌)。

从比较精微的层次来看,用言语或行为来宣泄愤怒,其实是一种逃避反应;因为不愿意面对或承认内心深处的恐惧,也不知道该怎么去跟威胁性极高的恐惧共处,所以我们立即将其转成了愤怒的言语和行为。

  

记忆中的童年,父亲总是被母亲一针见血的批评所激怒,因此面子问题一向是横梗在他们之间的最大障碍。

我小的时候总是向着父亲,对母亲的说话方式非常反感,等到我自己进入两性关系之后,才明白母亲那时必定是意识到了父亲的情绪封闭性底端的恐惧,但不幸的是她把自己对爱的需求否定掉了;她不能承认自己需要父亲的爱,而只是一味地要求父亲提供她更多的金钱保障,所以一生都错置了追求的方向。

如果她当时能学会面对“不被爱”的那份恐惧感(伴侣总是沉默寡言,一定会令我们感觉不被爱),并且沉住气去经验体内的恐惧能量,或许就能发展出一种内在的空间来面对伴侣的恐惧。如此一来说话的语气自然会柔软些,态度之中也比较能带着同理和体恤。

反过来看,父亲如果能洞察到面子问题底端的恐惧与自卑,而不把面子的需求那么当真,便可能以伸缩自如的幽默感来面对母亲的金钱焦虑,甚至能体认到她真正渴求的并不是金钱而是爱。

上几代的中国人在心理上有一种非常扭曲的发展,就好像把心中的爱表达出来是一种示弱的展现,或许我应该说这是全人类共通的心病吧!西方世界深具影响力的精神导师佩玛·丘卓说过一句话:“菩提心又被称为心中的柔软地带,它就像是裂开的伤口一样那么柔嫩细致,而它多少也等同于一种爱的能力。”

就算是最残酷的人也拥有这份能力,然而只有克服了害怕受伤的恐惧,才能够掀开早已结痂的硬壳,让里面的新鲜肉芽展露出来。只有在精神修持上下过功夫的勇者,才有能力示弱与示爱。

燃烧的怒火往往在对方认错及示弱的那一刻,瞬间便转化成了接纳与宽恕。人类只有细心地体认力量和勇气的真谛,才能具足智慧来化解人与人的对立。习惯性地总是把愤怒投射到别人身上,只是一种尚未长大成人的征象。

  

从生理的层次来看,如果我们长时间地怀抱着未解决的愤怒,我们的身体就无法有效地发挥排毒功能,最后这些累积的情绪一定会导致身体的疲惫,然后就会形成恶性循环式的抑郁和沮丧。

此外根据医学上的观察,容易动怒的妇女罹患恶性肿瘤的比率远远大于罹患良性肿瘤,而没有得过癌症的妇女往往发了一阵子脾气之后,很快地就彻底放松了,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压抑下来的愤怒是带有剧毒的。今日的医学已经证实每一种疾病或多或少都受到情绪的左右,愤怒是其中最容易被合理化的负面情绪。

  

总括地来说,转化愤怒的方式就是先试着去安住在身体上出现的那股灼热感与反胃感,然后去接纳心理上的那些被伤害的感受,以及对这些感受的排拒心态,并试着觉察底层最深的恐惧,让它穿透自我防卫的外壳,最终我们一定会出现一种洞见:

原来那么强烈的情绪也没有任何不变的实质性,于是我们就在洞见出现的那一刻体悟到了“空性”的真谛,进而获得了自在与解脱。这便是以正念转化愤怒的整个心理动力过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6,163评论 6 49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301评论 3 3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2,089评论 0 352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093评论 1 292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110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079评论 1 29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40,005评论 3 417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840评论 0 27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278评论 1 31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497评论 2 332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667评论 1 34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394评论 5 34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980评论 3 32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628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796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649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548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