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孩子晚上上完围棋课回到家,看起来无精打采,吃饭时趴在凳子上或躺在地板上,爱人还不停地给她喂饭。对于孩子的躺地行为,以前曾多次讲过,我现在想让她自我改善,但对于爱人的喂饭行为,我要说一下。我温柔的对爱人说:“妈妈,你这样喂不好,珮伊都睡在凳子上了,这样吃会呛着,而且会养成她不好的行为习惯,行为习惯很重要。”爱人迅速理解了我的意思,有意识让孩子坐起来吃饭。
2、晚上八点,我给孩子喝中药,但足足劝了她10分钟还没喝下,我温柔地告诉她:“再不喝的话爸爸就要生气了。”孩子看也不看我就说:“爸爸凶也不怕”,继续在哪里玩自己的魔方。我见时间很晚了,不能再这样耗费时间了,于是狠了狠心语气变得稍微严厉了点,就这样她很快就把药喝下去了,孩子喝完立即要找水漱口。我顿时舒了口气,但心里已经有点儿气了,心想:你老爸劝了你十分钟不见效,非得老子动怒你才喝,你现在想漱口,先从床上下来再说。我告诉孩子下床再漱口,我拿着杯子往客厅走,孩子急切地从床上下来跟在我后面,苦得心里焦急并开始大喊起来“爸爸,赶紧给我水喝!”。
3、在刷牙时,孩子见我往水杯里接水,她有意抖动我的手,把杯子里的水晃出来,我把接满水的杯子摆在台盘边,她拿起杯子就把水倒掉,有意在挑战我的心理底线。我没有动怒,很平静地对她说:“爸爸生气了,明天下班就不会这么早回来陪你了,我们现在白白浪费了很多宝贵的时间。”孩子听说我明天不早点回来陪她,瞬间有所消掉,不过很快又开始调皮起来,我迅速走开,不再跟她斗。
4、快睡觉时,奶奶帮她解头上的橡皮筋,但不小心被奶奶拽到了头发,孩子大声地喊“奶奶,你这个坏蛋,我要把你打倒!”我见孩子情绪激动起来,及时告诉她奶奶是不小心的,不是有意的。
从以上事件来看,整个晚上的转折点就在于我当着孩子对妈妈的对话和对孩子的方法不当开始。我在此前也曾想到要让孩子跟随我这个“大哥哥”学习,我扮演大点的孩子,但从我今晚的的处理方式来看,有许多需要注意的地方。
第一、我时刻表现出权威,把某些需要背着孩子说的话当着她的面直接说出来,这强化了她的错误行为。比如对爱人讲的话。
第二、当找不到更好的方式来处理事情时,应该求助家里其他人员。像我足足劝了她10分钟喝药这件事。
第三、整个晚上我都没有从某件事情上去赞美鼓励孩子,比如喝药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就应该在孩子喝完后及时给予鼓励,要把表扬常挂嘴边。
第四、不能用语言做威胁手段,要讲道理,讲不了道理就静一静,例如我说“明天下班就不会这么早回来陪你了。”这明显是在告诉孩子爸爸不爱你了,但孩子具体要怎么做还没被正确引导。
我学了《PET父母效能训练》,但没好好利用起来,遇到此类事情,首先要描述事件,强调感受,再提出要求。比如吃药的时候要这样说“珮伊,爸爸劝你足足花了10分钟时间,你也没把这口药喝了,爸爸因此感到很难过,因为这样时间白白被浪费了,爸爸的工作也没做完,这样爸爸明天只能晚些才能回家了,就不能早点回家陪你玩耍了。”我先按在这个模式走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