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本书还是通过简书一位作者的介绍 ,因为感觉很有诱惑力于是打算把这五本都看完 ,目前就看了一本 。因为找不到链接,就把他的截图发出来 。
1 关于生活,不要老是攀比
电影《东邪西毒》中有一句令人深刻的台词:“你这种年轻人我见的多了,懂一点武功就以为可以横行天下,其实走江湖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会武功,有很多事情不能做。你不想耕田吧,又不齿于打劫,更不想抛头露面在街头卖艺,你怎么生活?武功高强也得吃饭啊。”(来自原文)
书里面是举了一个这样常见的例子,个人觉得很有道理。就是不要老是觉得自负 ,其实和你一样实力的人实在太多了 。其实生活并不容易 ,想要找到适合自己谋生而又自己心甘情愿做的工作或者事业实在太难了 。所以得静下心学习不要浮躁 ,按着自己的步骤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毕竟社会的竞争实在太大了 ,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在里面占到一席之地 。
这是书里面后记的内容 ,主要是劝大家想要学习到一样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 ,必须要沉下心 ,不要浮躁 。以上的感慨只是我当时看见那句话的感想 。
2 利用手头可以利用的东西来提升自己
浮躁的解除——如何更好地利用网络提升自己社会学家认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一直都是在做自己身体的延伸。利用棍棒延伸了自己的手,利用汽车延伸了自己的脚,利用望远镜延伸了自己的眼睛,利用电话延伸了自己的嘴巴。(书里面的原文)
既然不能时时刻刻都有条件去图书馆增长知识 ,只能自爱线上学习外加做笔记的方式来学习 。以前总是静不下心 ,觉得那就只能等到有条件了才能学习 。其实就是偷懒和给自己设限 ,想要学习真的随时就可以学习 。在公交车和地铁上总是看见一些大多数是学生 ,或者拿着教材或者拿着一些书籍在观看 ,有时候还会遇见在地铁上写数学作业的人 。
当时的心情很复杂 ,一方面是觉得在这样的环境下真的可以做到心无旁骛的学习?不受任何干扰?后来自己试过一次 ,因为自己本身比较容易受外界影响 ,书籍的就坚持不下去 ,报纸倒是可以 。不过觉的用藏书馆这个软件倒是不错还可以做笔记 ,也可以随时浏览书的内容 ,只是有期限 。其实有期限也好 ,会增加人的紧迫感 。
3 不能少年有为,努力大器晚成吧
丹尼尔·科伊尔(DanielCoyle)在其著作《一万小时天才理论》里面引用过一个“刻意训练”的概念。我们当中的大多数人都习惯用自己熟悉的方式去生活,熟悉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但是这样很难让我们进步。(来自原文)
时常在想那些真正的写作大神是怎么养成的?最后的结论是努力,不能证明自己可以,也要证明自己不可以啊。至少不能让自己留下遗憾 ,老是抱怨当年的怀才不遇, 总是做一些假设性的幻想 。比如:如果当年我能好好学习 ,那么我如今就可以找一个好一点的工作?再比如:如果我再双十一和双十二能控制住自己 ,那也不用还花呗和借呗还得这么辛苦。比如:如果能像那些富二代一样拥有一个好一点的条件 ,我如今就不会这么累 。
太多太多不切实际的幻想了 ,过去的都已经过去了 ,真的再如何留恋也是都回不来的 。何不趁现在还年轻 ,努力学习提升自己 ,多减少一些抱怨 ,多做一些努力呢?努力脱离现在的舒适圈 ,多做一些坚持 ,也许能收获到不一样的风景 。而一万小时天才理论 ,我正在施行中 。希望看见这篇文章的小伙伴们也一起加入 ,大家一起为自己的理想打拼一定会更有干劲的 。
4 别让自己的思考止步
即使我们的计划不那么完美,甚至看上去有些浪费时间,但是这样的计划带来的收益远远大于完美主义型的计划。别让思考止步——最好的办法不会一开始就出现。管理学上有一个定律:我们在解决问题时第一个产生的想法,一般不会是最好的那个。尤其是在头脑风暴过程中,大家一开始都能够脱口而出的都是最普通的解决办法。(来自原文)
感觉就和写文章一样 ,通常脑海里有一个灵感突然出现 ,然后我们就要用文字不停地修改直到接近这个灵感 。当然也有一些比较有天赋的作家可以一挥而就 ,但是基于大部分人来说 ,还是要经过不断地思考和修改来使自己的文章看起来更顺眼 。
不要排斥和自己不一样的答案与意见 ,有时候换一种角度思考也许你们的答案和意见就会一样呢 。求同存异我觉得也适用于职场 ,很多时候一件事情的发生大家永远想到的第一件事情总是互相推卸责任 。一般情况下少只有部分人会勇于承担 ,其实这是人之常情 ,谁也不想被众人责怪 。
但是实际上要处理的方法是 ,先解决完这个问题 ,再找出源头 ,然后反省争取不犯同样的的错误才行 。不在一个石头上摔倒两次 ,这是我一直想要努力做到的事情 ,至今还在努力中 。如果做不到只能证明自己不长记性 ,没有受到教训罢了 。只有不断地的锻炼相信一定可以尽量的避免出现这种情况 。
5 很多你感受不到的事情并不表示他就不存在
当我们长期处于令人不安的环境中时,我们会产生严重的焦虑。这会导致我们的大脑海马体变小,而海马体是我们的记忆库存,负责我们的部分记忆功能。换句话说,经常上网和刷朋友圈会让我们的大脑功能一定程度地衰退。前额皮质会参与到我们的行为控制上,而海马体则会负责我们的记忆能力。当这两者都发生萎缩时,我们将会陷入一种负性循环——自控力和认知能力下降,变得越来越沉迷于网络社交。(来自原文)
其实对于这一段话我是有点疑问的 ,因为手机电脑的普及 ,那不就说明全人类的记忆功能都在变小???那就太可怕 ,因为之后的科技只能越来越发达 ,而人类的自控力和认知能力下降 ,该不会以后真的是机器人来统治人类?或许是我想得太多 ,还是由己及人 。
也许这个社会上有那么一部分人不是经常上网 ,只是感觉有点不可能 。因为现在工作也用微信 ,联系客户有时候也要邮件等之类的交通工具啊 ,而工作也最常用到电脑 。因此我感觉这一个观点是不是太过绝对?因为人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地方 ,不然为什么科学还不能全部解答所有的问题 ?
反正感觉 ,尽信书不如无书吧!但是能在书里获取到自己所需要所缺少的东西 ,那么这本书就是对人有益的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