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如懿传》的结尾,只记住了“兰因絮果”,原来《周易.系辞上传》里的“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居然是它的出处,这也只是讲“兰因”的由来吧。至于“絮果”,则是各人修行的结果。乾隆帝和如懿从一开始也是“两小无猜,心心相印”,以至于到后来随着剧情的发展离心离德,如懿临终也不愿接受皇后“册宝”,只想自由自在地做回自己,找回她原来的那个“少年郎”。而迷失了自我的乾隆帝,直到失去了如懿才彻底醒悟,给了自己真心的如懿才是最值得珍惜的有缘人。
孩子也是一样,她来到世间,犹如一张白纸。几世的轮回才有缘和我们相遇,做我们的儿女?我们做父母的在工作、生活、学习中遇到不开心,就拿孩子当出气筒,当垃圾回收站,完全不顾及孩子的感受。孩子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时,父母不是耐心地去用心去爱,而是把孩子不负责任地推向社会。孩子是上苍馈赠给父母的礼物,父母负责在他成长的画册上涂抹。有的变成了美丽的风景画,有的脏乱不堪。区别就在于作画者的修养与智慧,有智慧的父母懂得聆听孩子的心声,懂得赞美,忽略孩子的缺点,放大孩子的优点,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懂得放手,信任孩子,放下身段和孩子交朋友,陪伴孩子长大,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不成才都难;没智慧的父母只懂得用自己的权威去呵斥孩子,奉行“棍棒底下出孝子”理论,对孩子非打即骂,爱的教育与环境严重缺失,这样的孩子要么成了“问题”孩子,要么就会自我封闭,在自己编织的网里自生自灭。
夫妻关系也是同理,本来不同环境下长大的两个人,接受不同的教育,在茫茫人海中相遇,相知相伴。怀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相约陪伴终身。有智慧的人,懂得赞赏配偶,对配偶信任有加,遇事无条件的支持,夫唱妇随,一片和气;没智慧的人,斤斤计较,对配偶横挑鼻子竖挑眼,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弄得家里鸡飞狗跳,永无宁日。
都说“婆媳是天敌”,我看不尽然。有智慧的儿媳,把婆婆从没有当成是夫君的妈看待,而是当成自己的妈一样。时常带孩子回家陪伴父母,陪他们说说话,帮他们干干家务,既尽了孝,又给孩子做了榜样,还让夫君面上有光,不会因为家庭的琐事而牵绊。没智慧的人,看婆婆这里也不对,那里也不顺眼,三言两语就和婆婆大吵大闹,让夫君夹在母亲和妻子中间左右为难,不能安心于工作。
人是社会人,存在于社会中,就必然和各式各样的人打交道,有喜欢的也有讨厌的,有结善缘的也有结恶缘的。不论和哪种人交际,有智慧的人,总是让对方心生欢喜,不是努力去改变对方,而是默默做好自己,看似不争不抢,实则睿智大方。没智慧的人,总爱争个你死我活,就爱打自己的那点小九九,生怕吃一点点亏,不懂得付出,不懂得修福。
古代的“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五伦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是夫妻关系。只有夫妻关系和谐了,夫妻间你敬我爱,才能出现父子亲、兄弟睦、君臣义、朋友信的美好局面。
一样的事物,不一样的对待,收获的也是不一样的结果。智慧的处理人和事,向往美好,美好自现。《易经》给我们指明了智慧的方法,比如她告诉我们“眇能视,跛能履。履虎尾,不咥人,凶”,视而不明,行而不远,还要跟在老虎的后面,当然结果凶险了。如果是智慧的人,就会养精蓄锐,蓄势待发。“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是对智慧选择的最好诠释。
智慧的人,收获的是和谐的人际关系、出色的孩子、轻松愉快的工作氛围还有上苍的眷顾;智慧的人,看似平庸,实则在累积福报;看似付出,实则在收获……
做一个快乐的读经人,杜绝“三胡”思想,不思不议,做一个智慧的人。人生也是一种修行,愿我们在修行的路上做个“智慧”的修行者,实践“三大布施”,快乐他人,幸福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