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eing is believeing. 这句话再次被思考所证伪。
“所见即所得”,相信“眼耳鼻舌身意”其实都是身体的偏见。
作为演化的产物,人眼选择的最佳策略是选择“400-700nm"的可见光范围。
我们对于400-700nm的可见光给出的反应是”明亮“。
然而,如说假设人眼是一台光谱仪,那么就你感知到400nm以下的紫外频谱、700nm以上的红外频谱。甚至无线频谱与各种高能射线。
那么,对你来说,所有的光谱本质的差别,就不在于”颜色“。
对于光给出的反馈,就不需要是明亮。
此时,“你”需要看到的“真实世界”,根本就无需要有“明亮,光暗”之分。
站在这个角度,其实我们都只是生活在“窄频谱”下进化而来的生物。
我们可以看到世界的本质,是为了求存,而非求真。
你用“人眼脑”反射系统,看到的“大千世界”其实只是这套系统的视觉。
类比人大脑中的其它所有器官,甚至大脑本身的组成,
其实目的都是为了“求存”而非“求真”。
所有人,都是带着“自己的偏见”来看待世界的,虽然世界的主题,早己经从“求存”转向“求真”。
面对“求真”,我们又往往被“全知遮蔽”,蒙蔽双眼。
面对各种偏误,我们通过“假设-归纳-演绎-修正”的系统来认知世界。
科学,就是基于这种动程下所形成最常用靠谱的工具。
在“工业革命”后的几千年时间里面,我们通过科学取得了让人惊叹的成就。
今天的我们甚至都有点将“科学=真理”了。
如果将世界看是一个存在“真理”的地方。
那么科学就只能始终“逼近真理”,而无法彻底反映“真理”本质。
至少在较长的时间里面,我们是无法做到的。
科学的原理基于假设法,假设法又是基于观察法与归纳法的。
归纳法的本身又存在遗漏、冗余、分类方法等的偏误。
而这些方法本身的又基于人类的系统思考,而人类系统本身就是一台充满偏误的机器。
在互联网时代,有太多的人,有一种”科学生产力“错觉。
认为科学本质无可质疑,而基于所有科学的产生出来的各个学科里面的
”高楼大厦“,都是无懈可击。
最可怕的是,所有人在做出论证时候,都搬出”科学“,而不容许别人”批判“与”否定“。
然现实的可怕,就是在于,对于一个存在偏误的系统。
每一次的假设验证,到最后可能得到最大结果,只是提高了”假设与结果“之间的相关性,而不是找到最终解。
悲观一点来说,动态的角度来说,对于”真理“就只有”逼近“,没有到达。
甚至乎,对于”真理“的定义来说,也有充满偏误,因为你假定前提是”真理“是不变的。但如果,”真理“也是动态的呢?
这些思考,其实会是未来人类一直出现的话题。
所以,任何一门”科学“的本身,其实都应该是有基础的。
1.科学证明的通常是可解的问题。技术可以让更多的问题变得可解。
2.科学包容可证伪性,所有容不下”批评“与”反证“的科学,都是伪科学。
3.科学是动态更新的,假设会被更好的假设所推翻。
类比到人生,”科学也是一种人生的宗教”。
科学的最大作用,并不是全知,是给予我们增强“理性”最佳武器。
1.承认自己存在偏误,“求存”是“求真”的基础,但“求存”会窄化你的视角,
让你放弃真实的世界真相。
比如“穷人思维”,你看到自己的有各种限制,看到自己手上有什么才做什么,
你便是在考虑求存,而不是事实的事相。
如果你只是看到一线城市的房价贵与人情冷漠,考虑回去二三线城市。
站在“求存”角度来说,你是对的。
但是站在“求真”角度来思考,房价贵是因为供求关系紧张,资源聚集。
人情冷漠是因为陌生生可以大规模的API化,相互协作,人情就无需要过度定价。
回去二、三线城市,你却难以突破宗族、人伦、不公平的错误定价。
2.求存是人性本能,求真是自我求虐。两者经常会背离。
人性本能在于“窄带化”,用反射脑的自主进程1,来进行思考决策,节能高效。
“求真”是为了训练理性思维,用反省心智去压制自主心智。
所以,“当说到真理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上的时候。”说的其实是只有少数人会将“求真”置于“求存”选择之前。
“天工造物”下的我们,会选择“稳定舒适,贪婪逸乐”而不是“爱智求真,独立思考”,其实真的很正确而又合理的。
“在别人恐惧是我们贪婪”在“别人贪婪是我恐惧”。
“习惯性自我防卫,基本归因偏差”每时每刻都在将我们求真的小初心抹杀。
是否有将“求真”摆在“求存”之前的勇气,区分了“多数人”与“少数人”。
3.相信科学,就不要相信全知。永远怀疑自己无知。
任何系统,只要是人造的,就一定会有BUG。
科学之所以发展,是因为承认无知。
承认全知的,是“有神论”的观点。
无论对理论掌握得多熟练,无法你的理论有深刻。
路上一定会有“坑”,一定要敬畏之心,时刻怀疑自己的无知。
越逻辑自洽的系统,就越难找出BUG。
需要找出BUG,就需要多学科的洞见,跳出局限,自成一派。
参考相反的的意见,将负反馈里面的有用信息从情感模块中剥离。
将找BUG交给客观的第三方与别人,自己只需要调整假设继续执行。
这样,才能升级你的认知系统,逐步”逼近“正确。
我相信,未来定必属于”求真“的人,而不是”求存“的人。
因为,
”求存“无法区别出人与人本质的差别。
而”求真“可以让人有认知层次维度的差别,
最后,成为一个有”增量“的人。
比起靠”存量“而活的人。
”求真“才会带来才是大时间周期真正的”稳定性“。
而单纯考虑”求存“的策略,己经不适合这个版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