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置疑,儿科是一个高风险科室,而窒息死亡,更是高居风险榜首位。
案例:
新生儿喂奶后放入温箱,凌晨发现患儿死亡;
病房一患儿突然咳嗽不止,家属以为是感冒咳嗽,等到患儿突然面色青紫,叫之不应,慌忙叫护士,然而己经迟了;
住院患儿被家长带回家,早晨吃早点后患儿突然咳嗽,继之面色发生变化,啼哭无力,家属紧急开车送往医院,抱到病房时,患儿己停止呼吸。
触目惊心的案例,给儿科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敲响了一记记警钟。
为什么会发生这些窒息意外呢?
1.直接原因 喂食内容及技巧不当,诱发患者食物进入气道,导致窒息。
2.护士个人因素 护士对所管患儿(新生儿)了解不足、对家属在喂食技巧上的告知督查不够,饮食安全教育宣教未被部分家属理解。
3.患者因素 儿科患者多半伴有肺部感染,咳嗽为其症状之一,早期容易被忽视;患儿家属风险意识薄弱,治疗护理依从性差,被多次告知饮食安全仍未重视。
4.制度因素 住院告知书为全院统一制作,缺少与儿科相关的个性化护理安全内容。
问题来了,怎样有效避免儿科患者住院期间发生窒息意外呢?
1、制定符合儿科特色的个性化住院安全告知书。
安全隐患行为包括:①喂食窒息意外;②病室外输液,擅自调快输液速度;③家属短时间内离开患儿无人照看,摔倒走失;④擅自将一级护理患者带离病房,院外留宿;⑤睡觉时未将患儿置于安全位置,发生坠床;⑥睡觉时被子遮住患儿头面部;⑦热水瓶未放置于固定安全位置造成烫伤;⑧携带氢气球进入病区;⑨擅自使用电磁炉等造成病房电压不足,各种使用中的仪器设备断电;⑩护理患儿前后未认真洗手。
告知书的使用方法①使用时间: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告知时间,患儿入院后做好入院处置后方可进行,重症患儿应在病情稳定后进行。②使用方法:患儿入院时由责任护士向患儿家属详细介绍儿科住院患儿安全告知书的内容,家属理解后,护患双方签字,告知书一式两份,1 份交于患儿家属,1 份随病历入档,并留下家属的联系电话,以备联系查询。在患儿住院后的第2 天用提问的方法再次强调告知书的内容,同时要求新的陪护人员先阅读告知书后再照顾患儿。对于接受能力较差、安全意识淡薄的家属做到时时提醒,加强巡视。入院后3 d~5 d 内对患儿进行安全隐患行为的观察并做好记录。
2、严格按照分级护理制度进巡视病房,及时排查可能或已经发生的喂食意外。
3、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与训练,对患儿、家属/陪护进行安全进食/喂食知识教育及技巧培训。
4、进餐前,护士跟踪了解家属对喂食技巧的掌握。家属反复演示,提示有关注意事项,未掌握者由责任护士协助进食并强化教育;
5、制定小儿喂食工作指引,包括体位、食物选择、工具选择、喂食技巧等。同时护理人员应根据家属的文化层次,性格的差异施教,严格遵守喂食程序及要求,有效减少意外的发生。
6、杜绝容易引起窒息的食物进入病房:果冻、麻花及糖果、鱿鱼丝、花生酱、坚果类(如花生或瓜子)、带核的水果(如龙眼、葡萄、樱桃)、多纤维蔬菜(如芹菜、豆芽、带皮的茄子。)、过大的肉块、太长的面条、刺多的鱼等。
7、制定小儿窒息意外抢救流程,组织全科医护护学习考核及进行应急演练,包括饮食护理制度、气道梗阻急救手法、小儿窒息意外抢救流程。
以住院安全告知书作为主要的宣教形式,提高患儿家属及患儿对入院期间喂食安全的高度重视,配合护理人员的饮食宣教督查、病房巡视。并在窒息处理流程上进行医护配合演练,确保万一意外发生后能得到及时处理。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对小儿住院期间窒息意外进行了有效控制,从而实现有效防范窒息意外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邓雅卿,谢根萍.住院患儿安全告知书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2013).基层医学论坛,2013(1):355-356.
2.吴惠平,宋晨.临床护理异常事件案例分析与预防,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2月第一版:546-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