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看《安家》有些入迷,很久没有这样白天黑夜的追剧了,搞得神经都衰弱了,最近从剧中看到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忠义,一个是人情。
先讲一个故事,从前在旧上海有一个企业家,他很有钱,生意做得很大。他有一个管家,很忠心,这个企业家也很照顾这个管家。解放前,这个企业家因为战乱全家都移民到了国外,只留下一座宅子,并委托管家照看,作为回报,把宅子里的两间房赠予管家并让其居住,找了保人立了字据。七十年过去了,经历了解放,文革,改革开放,历经千辛万苦,但始终没有放弃,一直照看老宅。管家后来人也不在了,他委派他的儿孙们继续看着这所宅子。有一天,企业家的孙子回来了,接收了祖宅,给了管家后人一些钱,作为看护费和修缮费。后来企业家的孙子想把祖宅卖掉,就通过中介找个一个商人,两人联手绕过中介和管家后人交易了,并设计把管家后人赶了出去。后来管家后人通过法律途径追回了自己的权益,拿到了自己应该得的。
讲到这,想必大家都看过了,所以来说一说这个“忠义”。“忠义”字面意思就是忠心、信义。古人历来很看重“忠”,他们认为主仆、朋友之间要忠心不二,不能背叛。信义它代表了一个人的诚信度,也考验着别人对自己的信赖程度,在古代,如果一个人没有信义,就意味着他失去了做人的资格,人人都唾弃。
所以像古代的很多名人,如关羽,岳飞,文天祥,于谦等都是忠义的表率,忠心不二,义薄云天,他代表了中国人的一种信仰和处事态度。
故事中的管家和他的后辈们,在和主人达成协议以后,就形成了一种默契,无形的契约,这种契约就是忠义,这种忠义一守就是七十年,任凭时代变迁,他已经超越了情感,变成了一种品质,一种可贵的品质,并把他延续下去,这就是中国人的忠义。 大家都知道,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的历史从来没有断过,为什么没有断,因为从上古时期开始,我们民族的精神就已经变成文化,被烙印在心里,不管是繁荣昌盛还是民族危亡,心里的信念都不会变,所以我们跌倒了又一次次地爬起来。
有很多国人都很困惑,明明有些国外文化受了中国的影响,结果现在保护得比中国还好,认为会超过中国,很担忧,这种担忧是对的,要时刻保持居安思危的思想,但也不用过分忧虑。中国在发展本国文化的同时,也在吸收外来文化,同化以后,就变成中国特色的文化了,南北朝是这样,元朝是这样,清朝也是这样,慢慢融合,发展壮大。
也有人也许会说,管家和他的后人是愚忠,看了三代人,结果一个不承认就把他们赶了出去。我要说的是,管家一家人做的很对,对别人做出的承诺,就要遵守,这样才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将心比心,如果别人对你不讲诚信,老是诓你,你是什么样的心情?所以老话说的“诚信为本”就是这个道理。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向家后辈人和那个商人的做法就很欠妥当,从人情的层面上,人家就是你家管家,和你们家毫无血缘关系,就算是你家亲戚也不可能七十年渺无音讯一直在这看家,这七十年得吃了多少苦,见面客套完,一提到也有产权,一起卖房,马上就翻脸,于情于理也不该这么绝情,最起码卖房后给人家安顿好,也算是还了人家的人情。这一点老一辈的向家人做的就很好,你替我看房子,不能叫你白看,给你几间房,起码有个住的地方,体现出了人情,不是单纯的雇佣关系。
再来说说那个商人,商人的本质就是利益最大化,这没有错,但不是什么钱都能赚的,别人给你辛辛苦苦找见满意的房子,不说感谢,竟然绕过中介直接交易,还把也算是房主的管家后人用计赶了出去,这就有点过了,“多行不义必自毙”,后来商人也受到了惩罚,补上了佣金,给管家后人也安排了合适的住处。
在金钱和道义面前,有些人明知心里有愧,但还是选择金钱,“人心不足蛇吞象”,最后弄得身败名裂。人心住着“魔”和“道”,起了邪恶的欲念就是心里的“魔”在作怪,“魔”会控制人的大脑,让人无所顾忌,不择手段,心里的“道”如果镇不住,就只有“公道”能镇得住了,所谓“公道自在人心”。
善良有爱的人们也要学会保护自己,不要相信人的一面之词,要多方面论证,因为狐狸终归是有“尾巴”的。也不要相信口头承诺,因为人的心是会变的。
今天说了这么多,主要是和大家探讨什么是忠义,什么是人情,什么是公道。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都有自己要遵循的处事之道,正所谓善恶有别,公道自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