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写一点关于模式的文字,近来的几件事让我这个想法再一次浮现出来。
首先我想到的是一个分析框架,这是我的导师讲的。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对立和冲突通常离不开以下三个方面:角色、关系和模式。
作为社会人我们都承担着自己特定的角色,如果我们能够摆正自己的角色,很多不愉快就可以避免。出现的问题,往往是我们角色不清的表现,角色固化,不懂得在不同的情境中自己的不同的角色,进入别人的角色,过度卷入,有点像热情过度或者越俎代庖了。
第2个是关系,矛盾对立和冲突,很多时候是双方关系上出问题了,我们文化中关系是个绕不过去的词,关系大于一切。有了关系一切都没有关系,没有关系,一切都有关系,在家庭内部,亲人之间,单位同事之间,学校师生之间,关系好了,一切都顺畅了,关系僵化了或者关系失去了,各种问题都会纷至沓来,如果你是处理关系的高手或者有能力处理各种关系,工作自然如鱼得水,注意这里的关系,不同于拉关系,找关系或者走关系。
各种工作只要是和人打交道的都离不开关系,或者说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关系,我们来看心理学发展的逻辑,心理学实际上是研究人的关系的学问,从弗洛伊德开始,我们研究的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三者的关系,后来温尼科特的母婴关系。克莱因的客体关系理论再到福克特的自体心理学,我们发现心理学一直在研究关系,从三个人的关系到两个人的关系,再到一个人和自己的关系。
第3个是模式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在和环境的互动中,逐渐发展出一套固定的行为模式,人与人之间的对立矛盾或者冲突通常表现为模式的冲突,两个人的固有模式碰在了一起,问题就出来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特有的模式,包括语言、情绪和行为的模式,我们会注意到有的人一张口就是那一套不养人的话,多年来都是这样,有时候生气不是因为他说了什么,而是他说话的那个死样子。语言在深层次上是思维的产物,那就说他的思维没有进化。第2个是情绪的模式,就是有点像中医上讲的上火。火气总是走某一条特定的通道发泄出来只要看到某个人,听到某一句话或者想到某一件事,情绪的开关立马打开,情绪上头,理智尽失。这个时间如果你说话一定是让对方难受,让自己痛苦的话,只为发泄一腔怒火,如果做决定,这个决定一定是后来会让你悔青肠子的决定。第3个是行为的模式,我们在无意识的状态下采取的行为是自动化的行为模式,在对立冲突时,有的人会哭,有的人会动手打人,有的人什么也不说把自己关起来,还有的人倾向于抽烟或者酗酒。这些都是固定化的行为模式,等于在问题面前采用了回避或者逃避等无效的行为模式。
我们都是有自己特定的模式的,智慧的人善于调整自己的模式,或者发展出一套新的模式,跟他人更好的交往,来适应这个社会。
举个例子我们都知道空调有多个模式,可以制冷、制热、通风和除湿等等,如果只有一个模式,我们会认为这个空调不好用。如果一辆车只有一个档,只有一个6档或者只有一个倒车档,我们会认为这一台车是坏车而不去用它。不同的模式是为适应不同的环境不同的状况而设的,如果我们能够意识到自己固化的模式而调整或者改变,我们就走在了幸福的路上。
而如果意识不到,总是在生活中成立,和周围的人关系僵硬,这个人内心是痛苦的,我们可以设想长久以来他受了多少自己模式的折磨和煎熬啊,所以我们再次重申我在之前文章中的观点,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社会适应是我们培养人更是我们心理治疗的目标。
在和一位资深的咨询师同行交流的时候谈到这一点,他深以为然我们接待的来访者中间,心智模式僵化这部分人构成了很重要的一部分,当然咨询的目标也就是增加他们心理的灵活性。
昨天我又有了新的发现,有的人发展出了不同的模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又会再次回到自己僵化的模式中去,比方说我开车在路上走,前面有一个人骑着一辆电车,我因为急于赶路,我按了喇叭,前面骑车人回头看了一眼,立即变成了另外一种状况,身体僵硬目无表情不让路继续慢慢悠悠的在大路上走着,我知道是喇叭声启动了他的这种僵化模式,是不是很有意思?
我及时的反思,是我的模式和他的模式发生了冲撞,我能释然。我也看到并感受到了他长久的痛苦和不幸,他自动的切换进入了僵化的模式,而忽略了自己作为交通参与者的角色,和别的交通参与者之间的对抗,我就想问一问:你这样死死的对抗的时候,你的内心幸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