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不住朋友圈对《芳华》的狂热追捧,迫不及待去看看究竟是怎样的故事?果不其然,大众的眼光终归是雪亮的,电影将我们带回那个纯真年代,诉说那一辈人的绝代芳华。
观后平静如水也好,心起波澜也罢,相信任凭谁,都会从它里面看见并追溯自己正值或已消逝的青春。
刘锋,这个所有人眼里的活雷峰,活雷锋也是人,是人便有七情六欲,爱恨悲喜。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
有的人爱一个人,便会对她千般好,像吴干事,喜欢林丁丁就眼里除了她再没别人,千言万语去表白,倾其所有对她好,爱她就要让她知道。
而有的人,爱一个人,就如亦舒师太所言,原来你若真爱一个人,内心酸涩,反而说不出话来。
那样爱她在心却始终口难开,说不出来。终日放在心里,那种矛盾不已,内心煎熬,只有自已知道。
刘锋就是这样的人。因为他太无私,太善良,对所有人都好,所以大家认为像他这样一直博爱的人,突然间小情小爱会颠覆他在众人眼中的完美。
完美的人应该一直完美,可他突然走向众生,化为凡人。
只不过在正当龄的年纪,爱上一个正值绝代芳龄的人,默默藏在心间无数年,甚至不惜为她放弃一切美好前程,终于等来一个合适的时机,大胆表白将爱说出来,谁曾想,这一开口,竟倾刻间,乾坤扭转,毁其一生。
之后被调查,被下放连队,失了一支臂,更是失去了本该美好的后半生。
看着他最后被妻抛弃,独自一人,穷困潦倒,惨度余生,好为他感到不值。曾经万人敬仰,而今这般落迫,就如他所言,他也只有跟死人比了。
而这一切,皆因他爱错了人。
林丁丁一看,就非善类,她爱慕虚荣,游戏爱情,玩弄男人。
而这样的人,灾难面前,只会自保,甚至不惜以他人清白换取。
倘若刘锋爱上的不是林丁丁,而是萧穗子,那么定是别样结局人生了。爱就大方接受,不爱就说出来,一清二白,两不伤害,这便是一个真正明理懂事知分寸的女子,更是一个女人的格局。即要明哲保身,也绝不害人害己。日后哪怕江湖再见,也依旧内心坦荡,光明磊落。
即便自私如林丁丁者,自知当初污陷了刘锋,害了一个好人本应有的大好人生,她内心也曾有一丝自责,却也亳无意义了。
在这之前,他们本是永不相交的平行线,可近可远,而那一表白,因她的自私,他的人生从此逆转。
他能怎样,连恨都不会,能劫后余生已是万幸,再怎么,好死不如赖活着。
怪只怪,当年愚味,爱错了人!年华一去再无复返。
而写刘锋,其实就是写当年的严歌苓自己。
1958年的严歌苓生于上海一个书香世家,父亲是作家萧马,母亲是一名话剧演员。
惨烈的政治运动中,父亲被发配到五七干校劳改,12岁的严歌苓进入成都军区歌舞团,成为一名跳芭蕾的文艺女兵。
15岁时,她情窦初开,爱上一个30岁的军官。陷入其中,无法自拔。
一封又一封激情澎湃的信,写给那个心爱的男人。
然而那个年代,部队恋情是绝对禁忌,就像刘峰只是抱了暗恋的林丁丁,就被发配边疆,自此断送前程。
面对如此豆寇年华少女的表白,不接受也罢,大不了一颗真心付了流水。
谁曾想,可恶卑鄙的是,那个男人居然向组织检举,说是严歌苓勾引他。
十五岁的女孩,只是爱上了一个不属于她的男人,瞬间就被众人唾弃,千夫所指。
随后她被迫一遍遍地写检讨,并勒令一次次当众念。
少女的自尊被贱踏成泥,凋零的何指是她那碎成片片的心,她说最绝望的时候她曾一度想要自杀。
谁能想像她是怎样熬过那段人生中最黑暗的时光。
怕是每每午夜梦回,都会泪流满面,心中的痛,无人能懂。她从不像别的受害者那样,怒骂薄情寡义的负心男,扒开血淋淋的伤口示人。这也是她至高无尚的尊严。
21岁的严歌苓主动请缨作战地记者,奔赴前线。
在那里,她再次活过来,化悲痛为力量,将所有情感付诸文字,一发不可收拾。从此文字成了她最坚强有力的武器,一笔一笔,所向披靡。
时至今日,她以女性笔触。让那个年代的战争与和平,爱恨与悲欢,翻手为苍凉,覆手为繁华,尽现笔端,而后,《一个女人的史诗》,《金陵十三钗》《归来》……一部部又以荧屏的方式,尽现我们眼前。
在《开讲了》的舞台上,她始终是笑着讲起那段曾经被背叛的初恋故事的。经过岁月的洗礼,伤痛会被冲淡,而记忆终究不可磨灭。
正她自己所言,在文工团跳舞的那八年岁月,是她一生最重要的时光,甚至是影响了她一生的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