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说到家庭这个群体。首先,会因为群体而生,是因为家庭能够给人们带来幸福,愉快,常说:“家是心灵的港湾”借由此而来。相反,家同样能够毁掉一个人。在被利用,被溺爱家庭中长的人,会因为被利益化的关系以及被保护的状态中成长,不但不能够健康的成长,反而会被家庭所毁灭,家庭并不能帮助你,造成的是灾难性的打击。这,或许就是家庭最先接触的群体所存在的意义吧。
在我们逐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接触的第二个群体——学校。我们从幼儿园一直到大学,都离不开这个群体。正如我前篇文章所述的:“不同个体按某种特征结合在一起,进行共同活动、相互交往,就形成了群体。”是的,这是我们在离开家庭以后,接触到的第一个群体,并且在此群体中,是为我们人生发展,建立自己的价值观以及信念体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些人,在学校没有接受良好的教育,走上了社会以后,可能会是茫然失措。学校只是一个载体,而在这当中发挥着最大作用的,也可以说是领导整个群体方向的人物——老师。因为,学校对于社会来说是一个群体,而每个班级又是整个学校群体中独立的群体。因此,班主任(当然也是老师啦)在群体的成长,以及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为,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是,我想说,父母是孩子启蒙老师,但是学校的老师是让我们形成价值体系的重要推手。虽然说学校保护着学生的利益,但是在我看来,进入了学校以后,我们会跟班级同学打交道,而他们是从不同家庭背景中成长的,由于如此的机缘巧合,在同一所班级成为了同学。在成长的列车不断前行的过程中,在与其他同学交流过程,我们有可能会因为相同的价值观走到了一起,成为了要好的朋友。以至于往后的日子,都与对方保持着密切联系。但是,有可能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与整个班级群的价值观相冲,这样所导致的结果,就是跟同学的关系一直僵持不下,然后到了毕业后老死不相往来。
学校这个群体有点特殊,特殊就特殊在既有点像小型社会,又不同于家庭。说是不同于家庭的原因,进入到了学校以后,就会有各种的学习任务以及大大小小的考试等压力扑面而来,不同于家庭里每天想干啥就干啥。又有一点儿像社会,是因为我们所遇到的同学,来自于不同的家庭,他们有着自己文化认同。所以,我们要适应以及接纳对方与自己不同点。这就是走进社会之前要学习的一课。而老师作为一种催化剂,在当中起着催化作用。而催化作用,起到了正向作用,可以说“人,因群体而生。”为什么?因为老师在不断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不断修正学生本来固有的价值信念,打破原有的认知,从而不断突破自己尝试新事物。相反,如果起到了负向作用,也就是:“人,因群体而灭。”老师传授给我们的知识,我们都认为跟自己无关,从而慢慢的就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圈子越来越小,进入了自己的舒适圈。
所以,在人逐渐成长发展的过程中,学校作为群体成长的重要一环,塑造着我们的价值观,让我们逐渐看清楚这个社会本来的样子。这,就是学校存在的意义吧。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