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7日,是母亲古稀之年第三个寿辰,一家人再一次聚在一起。饭后,我们相约去大山边祖屋。虽然父母亲都极力反对,认为太辛苦,加之无路可走,必须披荆斩棘,没有必要如此麻烦。但是老兄知道我们几个的心思,拿着一把镰刀,领着我们就上去了。
路确实不好走,父母亲住到山下来已经有5年了。这路以前就只有我们一家人走,几年功夫,已经是青苔满地,藤蔓绕枝,杂草丛生。除了我们孩儿每年放假去找寻记忆,其他时间,确实人迹罕至,无人问津。
平时只需要半个小时路程,今天爬了一个小时。如果前边没有镰刀开路,仅凭我们的热情,恐怕还真得用上猫功方可抵达。走到屋底下,我们辛苦散去,举着手机便开始了我们的踏寻之旅。
对我们来说,这间祖屋无论怎么看都是亲切的,温暖的,雄伟的,厚重的。随着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落实,未居住民房可以申请拆除复垦,根据房屋面积予以补助,在拆除复垦过程中还将修通简单公路,便于异地重建和土地二次利用。一家人曾商量了很久,也矛盾过多次,谁都不忍拆掉这一大家人用辛勤双手建造起来的祖屋。但若想长久保存,修建公路、房屋维护成本都很高,加之山高路远,出入不便,尽管谁都有难以割舍的感情,但仍然提交了拆除的申请。这是拆除前最后一次回味和留影。
门口2亩多的农田,曾经是我家的粮食之源,如今也是荒芜多年。老兄说,只有通了路,此处才能再度开发。而目前,最好的办法就是借助政府的房屋复垦项目,不吝付出拆除的代价。
这架大楼梯,曾经是我们孩提时最好的朋友,父母亲却常常阻止我们爬楼,因为上了楼我们就会奔跑,捉迷藏。而楼上确实非常危险,曾记得小时候我站在楼板上摇摇篙,差点随着惯性摔下来。后来读书了才知道那是单摆运动,幅度越大,力量越大。
看楼上的空间和摆放的农具,便能看出这间房子不忍拆除的理由,那是一位父亲用勤劳、毅力、勇敢建造的精神之梁。记得当时村里有学问的人给我家这栋房屋题了两句话"“自力更生,发奋图强”,中间是一个合字:劳动光荣!
父亲是一个喜欢喝酒的人,这楼上的酒瓶就是最好的例证(能换钱的酒瓶还卖掉了不少),这是不能回收的部分。这三大筐,既记录着父亲的生活爱好,也记录着母亲的包容,贤惠和拾家之能。
我从楼上特意找了这三件宝贝作为特写,分别是小时候独自坐的轿椅和大人背着走的轿椅,还有一个拍打黄豆的工具,我已忘记名字了。第一个玩意非常沉,现在能理解那是为了小孩左右摇摆和攀爬的过程中不至于倒地而磕着。到现在我都不明白父亲是选的哪种木材,只知道这三件宝贝都出自他的亲手艺,也是惊叹。拍打黄豆的工具小孩若没有一定高度是用不好的,稍不留神就会因甩不开来而打着自己。
我和瑞哥都再体验了一把孩童时的轿椅,虽然都已只能放进一只脚,但这个“无声伙伴”也告诉我们从小到大的成长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