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17世纪中国的明朝接近尾声,出现大饥荒,北方更是颗粒无收,加上政府无能,东林党和阉党两派斗争毒化政治气氛,外部国家也是打成一锅粥,白银少了,外贸少了,物价飞涨,民不聊生,老百姓开始扯旗造反。不巧的是,边疆女真此时又崛起,1618年努尔哈赤开始逐鹿中原。压死明朝这头骆驼的最后一根草就是末代皇帝崇祯,一个又笨又勤快的皇帝,1644年他自杀宣告了276年的明朝灭亡。17、18世纪女真族从皇太极到顺治入关问鼎中原建立清朝,经历康乾百年盛世—“千古一帝”康熙平三藩、收台湾、征蒙古,与俄毛子签尼布楚条约,划定中俄边界,基本定下中国版图,雍正十三年呕心沥血经济、吏治改革,再到十全老人乾隆,清朝进入鼎盛,18世纪末开始衰败。
印度人信仰印度教,认为“外部世界是毫无意义的幻象,宇宙真正本源是梵,人生的最高价值就是修行,最终和梵融为一体”,受此影响印度没时间统一,没精力扩展,只被征服。1526年蒙古后裔巴布尔杀进印度建立莫卧儿王朝。17世纪初,阿克巴大帝采用宽容的宗教政策,伊斯兰教与印度教、印度文明和波斯文明的交混,使帝国变得繁荣安定起来,最后他死于痢疾,不知道和他爱喝恒河水有关没。他留下的财富,让孙子沙贾汗有钱建立了无比奢华的泰姬陵,用来见证自己和皇后的爱情。进入18世纪,他的重孙子奥朗则布上场,雄心勃勃地扩张帝国,他只认伊斯兰教,摧毁印度教的寺庙,造成信仰仇恨,征伐印度南方,造成血流成河,加深仇恨。89岁的奥朗则布一死,帝国就衰落了,印度再次混乱了,直到19世纪中期英国来了,帝国彻底灭亡。
我发现一个新的世纪大巧合:康熙大帝1662~1722年,奥朗则布大帝1618~1707年,彼得大帝1672~1725年,“太阳王”路易十四1638~1715年,这些东西方的大帝们都跨过17、18世纪之交,活得都不算短,对国家、乃至世界都留下各自深深的一笔。
此时世界的天平一端是正在升起的西欧,以英国为代表,一端是开始下落的清王朝,封闭思想也注定了物极必衰的结果。不光是中国,整个东方都处于思想封闭的状态,然而18世纪的西方,意识形态和价值观都在开始巨变,世界格局至此翻开了新的一篇。